|
《彝红》演员的表演是令人满意的。据了解,此次来京的演员都是年轻的“生力军”,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涉足歌剧表演,却能唱、演得如此精彩,足以见得凉山地区歌舞团是多么有魄力,多么有决心,同时也见证了彝族地区“歌舞之乡”的美誉。8 j7 e+ G. r) ^# u, l
2 B" P, h% E9 R1 c
本次《彝红》进京演出,形式上的最大变化是采用了现场交响乐团演奏。凉山交响乐团是一支新军,却有一个好指挥唐青石。这个乐团的表现令人吃惊,其水平完全不亚于高水平的地方乐团。他们当晚的演奏不压唱,不喧宾夺主,给人们留下了经验颇丰的印象。
; _# n, ]: c. n! s3 j+ _/ B, p
+ l. C. J$ p0 V7 u; c1 n' x 此外,这次的《彝红》,在舞台形式、舞台调度、舞蹈安排、音响控制方面都做了一定改变,比起在武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的演出,各方面都细致清晰了许多,加上导演的精致处理,使全剧突显出真正的歌剧规模与歌剧模式。% N" C* `; y: B% v
* y# o9 \9 |1 L
《彝红》是一部歌颂正能量的作品,它的政治作用、历史作用、艺术作用都相当大。如今,伟大的红军精神正在激励着我们的下一代,而彝汉结盟、民族团结的大旗,也需要我们的后人继续扛起。鉴于此,民族歌剧《彝红》就更加具有了教育性和引导性。在北京的两场演出,现场观众都深深感悟到了这一点。
+ J0 h) t6 K" @# L! B: p7 K! Y. R, p5 R- z
对于《彝红》这样一部新创作的作品,我本人有着深刻的感触。这部戏与我有缘,记得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我作为文化部特约评论员参加,当时部里分派评论任务,《彝红》恰好就分给了我。正因为如此我才对它格外重视,后来写了专门的评论文章。此次再次动笔,实为对它有了新的感触和认识。
+ _, B& ?+ T/ n
% X* u2 q0 ?9 x; A+ O( o 《彝红》是一部好作品,它有风格,有韵味,不随波逐流。美丽的《彝红》带给人们新鲜的享受,它以实力入围了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首批资助名单,2016年度代表四川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可喜可贺之余,人们深感,这部民族歌剧是国内同类作品中的楷模,它为中国的民族歌剧迎来了新的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