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声原理: G& l+ ?7 m5 L" d% }( d6 S
在谈到各种录音制式之前需要声明的是,如此众多的录音制式都是为了实现立体声而设立的。而首先需要纠正的,同时也是初学者需要搞清楚的就是:一支麦克风,除非声明是立体声麦克风,只能录下单声道的音频信号。所以立体声录音就是使用2支或者2支以上的麦克风录制立体声音频的过程。而下面谈到的录音制式,就是实现这种结果的手段。但是在讲到具体录音制式之前,我们需要有充足的立体声原理做为理论储备,有了这些理论,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不同录音制式的原理以及探讨它们存在的问题。
p: F5 v8 C* \6 q9 M$ M7 j. l% F' g4 w3 p5 B7 `3 X" h( O
人的听觉是靠两只耳朵产生的,下面我们就要回忆立体声在人耳中是怎么实现的。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声像定位在正前方的情况,所谓的正前方,按照严格的几何定义就是处于人头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几何定理,从声源到左右两耳的距离应该相等,也就是说声波到达左右耳的时间应该完全相同。而当声像偏左的时候,我们可以得知声音到达左耳的距离要小于声音到达右耳的距离,这也就意味着声音先达到左耳,两耳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两耳之间声音的时间差影响到音源的定位。这也是第一个立体声原理,时间差定位原理。除了时间差,如果我们回到上文中的距离,我们会发现,根据声波传播的物理限制,距离越远,声波的衰减度越大,也就是说随着距离的增加,声波的能量衰落,音量会减小。这样也就意味着声源到两耳的距离差也会造成声音大小上的差异。这个差异,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声级差。因此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判断:人耳判断立体声定位,依据两点——时间差和声级差。而在重要程度上,很明显时间差效果更加明显一些。+ A! q4 ]; ?' X1 E2 N; u, ?) W
5 y- z; C7 }1 P3 R
有了上面的理论储备,下一步,我们就进入到具体的录音制式加以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各种变种。
4 R" w, _6 ]5 _" J
4 g9 L- t+ l Y7 S4 e3 a/ zAB录音制式0 I; T! s2 c( k9 o
& ?" }. e1 m6 ]- L
一开头我们先轻松一下,猜猜第一种录音的方式是怎样的?要求尽量遵循简单的原则——就是用2只麦克风录制立体声。很多人应该可以想到,最简单的方式,应该是2支麦克风处于两只耳朵的位置,这样模拟出的效果,按道理推论比较靠谱。没错,大家想对了。将两只麦克风分开一定的距离,指向音源,就是AB制式的雏形,如图1。
( y" e" T3 {; P9 }
2 p8 d/ K5 H0 d$ x9 ?! m% Q6 Y) }- ~8 y6 `, I/ Z
( p" e- {& R6 [6 T2 N因此AB制式的具体定义应该是,两支麦克风有一定的距离,平行放置,指向音源。指向性多为心型或者是全指向。这个距离有多大?可以是10厘米,也能有十几米远。AB制式的特点在于对于麦克风的要求相对宽松,只需要两只同样的麦克风就可以,如果实在没有,2支不一样的麦克风也可以考虑——当然前提在于音质要求不高。如果是要追求最佳效果,你需要的是两支同样型号的、并且工厂配对的麦克风。
; I8 o0 o- }& ~. D8 h: t
+ Q. \6 p+ I' R$ \0 p( h) v" NAB制式所营造的声场,处于两支麦克风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是超过左边边界的声源,最终回放的时候,仍然会被定位在最左边扬声器的位置,同理右边。但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位置上的失真。因此在古典音乐录音的时候,为了录制出交响乐队庞大的宽度和纵深感,甚至需要将两支麦克风拉开到10来米的距离。但是如此一来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著名的中间空洞现象,或者是称为中间黑洞。6 G# R& ^% J" B% |4 Y i
2 @* e6 G1 H: N" i3 L! Z所谓的中间黑洞,所说的是这样一种听感:你会感觉到录音的中部非常空洞,没有什么乐器集中在中部,而左右扬声器附近,却聚集了不少乐器。这种现象的成因也是比较容易解释的。首先我们假设一架钢琴,宽度大约为2米。我们使用AB制式录音,两支麦克风距离2米。这样一来,录制出的音频,钢琴将充斥整个录音,钢琴的宽度占据了整个声场空间,这样一来声音就会丰满很多。而如果将两支麦克风拉开将近10米,则录制出的音频中,钢琴的宽度只占据了20%的声场空间,这时候钢琴的宽度就会显得小很多。这个例子解释了当 AB制式录音宽度达到一定的距离,会出现音源按比例缩小的现象,这样一来,在人的心理上有种感觉,那就是中间部分比较空,声音不够丰满。+ p; Y" D0 L) v3 w$ c
& I0 N" [4 f) v I6 f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很多AB录音制式的改良方法。其实大家已经可以猜到改良的方法,由于问题是中间显得空洞,因此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中间增加一只麦克风。这样一来,就改善了中间黑洞现象。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那些真正辉煌的AB改良录音制式。它们曾经都很辉煌,只可惜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它们实际上都算是AB录音制式的一种。
* V g6 m0 I6 n* L- a$ l+ y
& C1 B7 H& O- f' I- P
$ n$ X" O1 z( L! y% }4 `
Decca Tree这个代表着古典音乐的录音方式,顾名思义来源于英国老牌唱片品牌Decca。 Decca Tree起源于50年代,那个时候是古典音乐和模拟录音的黄金时期,立体声录音还刚刚处于萌芽阶段。在那个时代,是音乐大师层出不穷,经典作品不断涌现的时代。而Decca公司的录音师威尔金森,正是靠着Decca Tree营造出了著名的Decca之音。Decca Tree录制出的音响效果,具有开阔而深远的音场空间感、透明度一流的秀美音色,如临现场的精确定位,以及华丽自然、辉煌而不刺耳的音域平衡度。这些特质也就构成了Decca的金字招牌。2 ?- x9 a; h# _- n" W& u
1 B, X2 w" ]( G- `, O# W9 Z* V
Decca Tree是一种三支麦克风拾音的录音制式,个人认可以看做AB录音制式的改良版。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另外一种M/S录音制式的改良版(后文再说)。Decca Tree是在指挥的后方,架设一个T型麦克风支架,然后每一端架设一支独立的全指向麦克风。两边的麦克风呈现135度角,如图2
! H% l+ w; S. Q( a0 r
% v3 J1 F! X" S# k! c/ S
* W% A7 L) k( f( @ k
+ O5 D8 W- X& {
传统的Decca Tree录音,两边麦克风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5米,角度约为135度。中间的麦克风垂直于两边麦克风的两点之间的沿线,靠前约75厘米。麦克风选择上,使用的是今天已经成为古董的Neumann M49s和M50s。录音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方案进行微调,从而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5 t: B( p3 g( s/ I1 p1 x( @+ ~2 l
5 Y3 f$ j& T, n6 y# ?0 Y* RDecca Tree的优点在于其两边的麦克风由于距离远,因为可以捕捉到交响乐宏大的声场效果。同时中间那支麦克风,又补偿了两边麦克风距离过远造成声音中间空荡的效果。因此整体录音效果显得丰满无比,同时音场非常的真实。如果加上补偿麦克风的效果,就可以达到最接近现场效果的交响乐录音。因此在今日的交响乐录音中,Decca Tree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配置。
. a5 I4 V- S) B/ N0 v6 C6 E* p
- S* @' g! H, i$ z9 ADecca Tree的代价并不是特别高,天价麦克风并不是必需的。因此在交响乐录音中,Decca Tree应该是首要的考虑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