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筝
# q1 t0 B) |6 R `! M古筝(如图1)又名“秦筝”。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即雅托葛)、朝鲜族的伽揶琴(即延边筝)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目前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 {9 A* ~- v5 i! ?. ?
+ C" U$ a4 `( b: U& e( v1 I& C/ [- G! `& d0 ?& u
" o" B* n7 F) R4 L9 ^古筝的发声原理在于拨动琴弦后,引起木质琴体的共振而发声。由于古筝形体比较庞大,声源已经有了宽度,因此对于古筝独奏多采用立体声录音效果比较好。
8 T# n# p. w1 @, Q2 W& d0 u, k* ^9 V* O/ F/ V
古筝的录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T: O' ?/ o% Y& q- s/ Q
7 `9 R4 }; `# D
首先是音量的问题,古筝作为传统民族乐器,乐曲讲究的是意境,而不在于音色。从这点看,意境大于音色的重要性。因此录制时候,不一定需要满电平录音,过大过满的声音反而会破坏古筝所要表达的意境,因此录音师需要注意意境的重要性,有时候声音大并不一定好,这点一定要记住。/ y2 h3 Y' E E5 H; _
! L& u' p6 c5 l其次古筝需要一定的声学空间以便和周边环境产生自然共鸣,这样的合成音色才能产生出意境。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古筝前方距离在1米以外的全指向话筒进行立体声录音,就很恰当。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大震膜的电容麦克风比较普遍,能够得到满意的音色。
. N# b$ |2 L" {+ a P0 j, Z& r% D! m$ F% v" u
还有另外一种录音方式,是使用麦克风对准古筝下方的音孔进行录音,这样的好处在于声音清晰,但是缺点在于共鸣不足。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容易出现过重的低频,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录音师需要调整话筒的位置,使话筒距离音孔的中轴略微远一些,才有可能得到正常的声音。
+ v# X: [ ?5 f8 U" Z/ {& f2 D, ]# ^" L1 T3 z( R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古筝的演奏噪音问题。多数情况是演奏者的指甲碰弦的声音,有时候你会发现非常刺耳。第一种解决办法在于调整话筒的位置,但是效果不一定特别好。第二种方式是一些录音师采用改良材料的指甲,使噪音不是那么明显。最后一种方法,则只能考虑采用指向性话筒规避噪音了。$ H, v- _" h! m, H& g" o
; v/ X4 R1 r/ q" \5 I: X" D( Z古琴9 y) d$ d4 X6 H% w: R
6 P0 b; z' o" q9 g古琴(如图2),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