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21|回复: 1

[名家特写] 聆听《春江花月夜》 中国音乐的诗画意境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anxin 发表于 2016-9-28 07: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聆听《春江花月夜》中国音乐的诗画意境
0 d2 `: e; l0 ^7 ^
; l0 ?* M0 e7 p& F) w7 B  自古以来,中国音乐就注重“善”与“美”的结合,追求“诗”与“画”的意境。——题记- q( v, b1 V- ?* r! a$ `
- Z; u: a4 r9 I7 k) ]# n- J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它以独特的精神内涵与流动特性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部类,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中包括绘画的气运及诗歌的意韵。在中国古代,音乐是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展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中心和源泉,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诗和画了。
( {& O: l" @9 I5 @5 G' V
1 Z& G) l3 m( C) J  中国人常用“诗情画意”一词来表达美的境界,这个词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民族音乐注重情趣和意境,强调“善”与“美”的结合,向善中求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说抽象的文字可以表达抽象的情趣。诗词是用文字来表达人的情感和动人的意境,而绘画则是用图画来描绘美丽的图景。中国绘画中有“工笔”、“写意”两大类,工笔画细致入微、精雕细刻,追求的是“形似”;写意画是用笔放纵、造型概括,追求“神似”。而“传神”一直是中国画的最高追求。
" z4 ]9 J+ _0 a8 ?) v  x7 D
! B9 U" Y( k/ n  I# C; g  正是受这种意境的影响,中国音乐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文学、诗歌、历史、美术的综合体。它所映现的也正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 D! p$ F4 ^* M  L
" x+ S. U# c0 \8 O0 ~; s3 ?  任何艺术都是在主观和客观相互关系之间建立起来的,徐复观先生在《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一文中说:“绘画不仅仅是再现自然,但终究以再现自然为基调,所以它常常是偏向于客观的一面。画因为是以客观自然为基调,所以就定画的机能是‘见’。诗则是表达感情,所谓‘诗以言志’以言志喂基调,所以常常是偏向于主观的一面。”
2 m3 T0 O% q8 `9 T4 u$ E
# F; g$ ]& J; O# d2 f& d  钟嵘《诗品》以开始便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诗人必定是“善感”的人,可以说,画是“见的艺术”;诗则是“感的艺术”,那么音乐作为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艺术,所包含着的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辨所能传达、说明、代替、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意味,同样也是那样朦胧而丰富,宽广而不确定。到后来谈到“因为中国文人能有意识地在诗中发现出画的题材,并由此再进一步用作诗的方法来画,从而提高了画的意境,使之得以在精神上进一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用画来说明诗的‘远’的意境,则是诗与画的相互启发,循环无端了”。在我看来中国艺术中岂止诗与画能做到“互相启发,循环无端”书法与诗画,书法与篆刻,音乐与书法,音乐与诗画。扩而大之,华夏艺术正是如此生生不息,得以流传的。
' \# ]! `% G# @8 K5 W
. a- M% p8 k4 ^/ {1 j& O' U  因而要很好地表现中国音乐,就要把握好中国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的这种意境。而我们可以借鉴其他跟音乐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来更好地表现音乐。如诗与画。在演奏和欣赏一些诗情画意的古代曲目时,我们可以结合诗与画的特征来演奏和欣赏它。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楼主| anxin 发表于 2016-9-28 07: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江花月夜》
  {- J1 x4 [9 q: `& t# A7 o3 C1 N$ V+ O! {5 N
  如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典型的用其独具韵律的旋律融诗、画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它似一幅长卷的山水画,将多姿多彩的每个画面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体现了我国传统艺术中描写和审美的统一,它由静而动,由动而静;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以景抒情,情寄于景。而这些写法与绘画艺术中的山水派和中国古代诗词的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些艺术形式中,作品的中心或高潮强调层次分明又有联系,追求主题有水到渠成的铺垫过程,对于作品的诗情画意,力求“引人入胜”。比如乐曲的第一段江楼钟鼓的主题初次陈述是时,就明显地觉察到旋律进行中前后乐句连锁传递的特点,这种前句尾接后句头的手法,清晰地表现了艺术形象的来龙去脉,使其“形”既实又虚,远近、动静皆在其中。又如前面谈到的“合尾”,在作品表现过程中起到了贯穿统一的作用,当它每次出现时,以缓慢的速度,渐弱的处理,好似人们在听到、见到“箫声、鼓声、明月、花影、云水、渔歌、洄澜、桡鸣、归舟”等不同情景时,都发出“祖国山河真美好啊”的赞叹声,泛起共鸣。再如对作品主题的变奏,使用率在速度和力度上的变化,致使人们对这些重复和变化重复的主题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又未识”的新鲜感。所有这些,作品都起到了对情景画面描绘的联想,这种联想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直观表现和审判,而是借用人们对传统风格的印象,运用生动、鲜明的概括,来引发象征性的艺术感受。- X! P, t; L4 [- Q! R8 v9 B
9 U2 ~" h- @8 U& K" r
  这首乐曲很好地将诗情与画意融合在音乐中。光从乐曲的小标题,就可以看出浓厚的诗意了。乐曲成功地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样的诗意又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国古代山水画那种清新秀丽的风格,使人眼前浮现出江上和风轻拂、微波荡漾的美丽夜色,心中充满了甜蜜而愉悦的感觉。无疑,它具有的“乐中有画,画中有乐:歌中有诗,诗中有歌”的强烈艺术感染力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诗画意境。而中国一首首赖人寻味的古曲就是在质朴的深沉、典雅的明丽、柔美的清逸、细腻的拙直中体现中国文化最为深厚的底蕴——“天人合一“的思想。, {0 U' m: }3 H+ S

& n" n9 d* C4 d# [; n2 y: \5 t  了解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后,我们在演奏和欣赏这类乐曲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诗画的特点来更好地表现和体会中国音乐了。- Q. _7 a3 r1 @' d. @8 ~2 o
! T+ n2 x8 s% G- ^( w, y
  比如由民族器乐曲《春江画月夜》改编而成的钢琴音乐《夕阳箫鼓》,在演奏这首乐曲之前,我们就应该先了解它的背景,先去体会一下其原作的感觉,再带着那种诗画意境去演奏。
- j" a, X8 y% b+ ]6 ~" A( u
# a+ l( k; r& G' M# I) l% P  如引子部分,节奏自由。开始节奏是疏而密的同音反复,是鼓声,后面在不同8度带下行装饰音的同音反复,是箫声,两者之间的反向琶音旋律和结束之前的华彩,使人联想起江面水波的荡漾。钢琴通过对琵琶、古筝、箫的模仿,目的在于为我们展现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轻柔的暮鼓送走了夕阳,悠扬的箫声迎来一弯新月。柔风吹,江水荡,两岸山影叠翠。引子一开始,就应把人带进笛声悠扬的黄昏景色。而我们为表现这一优美的诗情画意的黄昏景色图,因此,弹奏事特别要注意用肩、背、臂、腕几个重要部位的松弛状态,在手指接触键面的大小与下键速度的快慢上,要灵活变化,双手交替演奏时要衔接自然,以使声音均匀、圆润、流畅,同时注意气息的贯通和由静而动、由动而静、由远及近、由近致远的力度、速度的变化。从而将民族音乐中的独特韵味表现出来。: C) V, H& |6 R7 S3 w7 n
' z8 ]- b. B! B' I' W& Y
  综上而言,我们在演奏和欣赏一些中国的音乐时,只有了解了其中的诗画意境,才能更好地表达和演绎其真正的韵味。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5-6 07:17 , Processed in 0.12131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