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男高音歌唱家刘辉:首先,我希望青年歌唱演员多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积累很重要。平时没有演出的时候,我们也要不懈地去追求,不断地去积累作品,不同的作品都要唱,必有好处。你不爱唱的东西在舞台上可以不唱,可以扬长避短,但是一定要接触一下,学习一下。其次,要增加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要多听、多看,必有好处。看人家在舞台上的眼神和手势,看人家在舞台上的唱腔和咬字,还要多看中外文学作品。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好,艺术修养好,一定会给你的歌唱插上飞翔的翅膀。第三,要勤奋。我们光看到有的人唱得好,没看到他背后付出的巨大的、艰辛的劳动。所以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念、勤奋的付出,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歌唱家或艺术家。
j7 p0 e6 b! V% x; f3 l, V0 L, j* _/ T6 X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黄华丽:全国声乐比赛从比赛改为展演,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我参加过第一届全国声乐比赛,可以说这个舞台是我起飞的地方。青年歌唱演员在这次展演中的表现,也让我清晰感受到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 N" r, k2 b" v; Z
# [8 C% m. a; z! N: P2 q
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处处留心皆学问,什么叫学问,就是又要学,又要问。对于声乐艺术来说,怎么样能达到技艺的融合,怎么样做到声情并茂,都需要我们平时的学习和努力。再提一点技术上的问题,大家一定要处理好字正腔圆与腔圆字正的辩证关系,处理好了这一关系,你的演唱一定会与众不同。
' H5 Z9 o0 O5 `; I% i: J+ J8 `& C. @
. L" Q0 c# ]0 n% S! b ~# c! A4 I$ L 武警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聂建华:能够站在全国声乐展演舞台上的都是优秀的声乐人才,但我觉得一些歌手对歌曲的理解,老是差那么一点。大艺术家和普通演员,也许差得并不多,有时候就是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却是多少年来的积攒。我想起了郭兰英老师演的《白毛女》,其中一个场景给我印象特别深。杨白劳死后,郭兰英老师扮演的喜儿喊了一声爹,那一声让全场落泪,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艺术。所以我希望青年歌唱演员把心态放正。我们的艺术永远在路上,我们永远要学习。2 k8 F! Z) i- D0 D% w
4 g/ k( l. X+ e9 `- P* U
中国歌剧舞剧院声乐指导、男高音歌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王洪波:声跟乐同等重要,但是,有好地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乐”服务,才能更好地为作品服务。我们民族声乐的好声音是什么样的?不是我说好就好、他说好就好,而是能用语言、文字说清楚的。所以,在声音技术方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服务你的艺术,才能使你的艺术更长久,不是三四十岁能唱,五六十岁就不能唱了。我们一定要借鉴科学的方法为我们的艺术服务。我觉得从事声乐艺术特别不容易,很辛苦也很艰苦,所以我想送给青年歌唱演员们四个字:贵在坚持。
/ U: c9 o, _/ J& F. d$ m
- w* X- u5 a! b+ l9 @2 } 流行组
6 `( [- j7 W8 E# f
' V5 o, b P. t6 J 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印青:我感觉近10年来,我国流行音乐进入了迷茫期,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音乐蓬勃发展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歌唱家、艺术家,作品也让老百姓如数家珍。相比而言,现在的流行音乐有泛娱乐化的态势,网络歌曲、电视选秀等吸引了很多观众,收视率虽然好,但上乘的作品却寥寥无几,没有提供更多正能量的作品给老百姓。大量宣泄性的作品或者特别个人化的低吟浅唱,给观众精神层面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H) O: P$ d5 _: \2 w& s& x5 I( t
o D, K0 ?( F! n2 _0 N4 F4 ^2 Z 在各种比赛、各种活动、各种选秀泛滥的当下,文化部主办的这次全国声乐展演体现了权威性、专业性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参加展演的大部分歌唱演员都按要求选择了主流的作品,像《红旗飘飘》、《大东北》等曲目,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可听性的高度统一。( S/ r7 c' w, A5 ~: D5 K6 }
) `! F/ U& }; x6 A! \& i
我认为,流行音乐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歌声,把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认识表现出来,能够做到很淡然地处理作品,又含着浓浓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炫技、煽情。这些都需要演员去感悟——悟的是生活,悟的是人生。中国的流行歌手在世界上还没有打出一片天地,我们要产生世界级的流行歌手,靠娱乐、商业化的路子肯定不行,希望能有更多像全国声乐展演这样的主流专业平台。, z% ^3 |* Q7 w. f" \: C
& o0 H( j. ?0 L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蔡国庆:我感觉当下的中国流行歌坛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我们不应该再港台化,更不应该韩国化。中国流行乐坛需要的是中国化和国际化,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使命和担当。
0 F. M$ {! {- {- T0 q1 P
* ^' |- W# T6 z) ^ M 中国流行乐坛需要什么样的声音?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需要有关部门有一个非常坚定和正确的判断。全国声乐展演能够一届又一届办下来,就是一种精神的坚守。流行音乐必须要市场化,也可以有一定的娱乐化,但是过度的市场化、娱乐化之后,我们的流行音乐拿什么来走向国际呢?$ f' m) ]8 ~6 v- E( T3 Y! ?' x+ m" L
. ]+ _' q! ~8 `
流行音乐是要多样化的,但是这种多样化,必须要有主流的标准。我们不要一谈到主流就认为是老套了、老土了。主流的歌声,是需要真正的艺术做基础的。有人认为流行音乐不管有没有嗓子都可以唱,其实要做一个真正有水准的、职业化的歌者,需要严格的培训、严格的学习,现在似乎上个娱乐节目就可以一夜成名,这种现象对主流音乐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 X: {1 j' t! z# Y, S$ u$ ?5 S D0 B/ ]% E% H3 F" h
我们对文化的坚守、对文化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可以博采众长,可以吸收海外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但是它们不能成为我们荧屏的主流,不能成为我们欣赏的主流。现在那些所谓的“小鲜肉”,只要跟韩国签约,回来就火,他们真的有那么好吗?真的那么有艺术水准吗?真的可以拿出手,让人家说真了不得吗?其实背后都是经济利益。艺术新人的发掘是非常难的。青年演员们要向声乐老师和专家学习,要向在中国歌坛上取得成功的歌者学习,坚守艺术的标准,敢于突破自我。中国流行乐坛可以吸取百家之长,但是绝不可以再继续港台化,甚至是韩国化,我们需要的是中国化和国际化。
- E& P8 A B; ]* [3 t% B) A' X. g& |8 H' V- m& d6 N3 Q: v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国家一级演员郭蓉:流行音乐是有很高艺术性的。在西方从事流行音乐的,有的会被称为“流行音乐家”。所以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声乐展演,会慢慢传递给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的观众一个新的理念:流行音乐其实并不简单。它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淋漓尽致,它可以说、可以唱,可以轻声吟唱、可以呐喊。所以说它是一个非常多元、非常丰富的演唱形式。
: ]% R3 |4 R `. V4 p6 j1 a& j3 l3 j/ u5 n: a3 _
现在的艺术氛围有点浮躁,一些人追求出奇、耍宝,追求收视率,想的是怎么赚钱、怎么出名、怎么运作,甚至于制造很多花边新闻提升知名度和关注度。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应该用这些来主导。我们要以歌唱实力、艺术水准去打动观众,赢得观众的心,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分辨能力。只有这样,一个国家在文化层面上的审美才会真正地逐渐提高,整个艺术环境也会越来越纯净。
5 O, e" h9 m& y" m! w
9 g! H% }; b$ ?2 m* V) H 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作曲温中甲:我建议青年歌唱演员多演唱原创歌曲。很多歌手唱别人的成名曲非常棒,等到真正拿起歌谱唱一个新歌却是束手无策。歌唱演员要想有真正的提高,要多与作曲家沟通、合作,多琢磨新作品。哪怕作品暂时还不太成熟,也可以在演唱过程中进行修改、打磨、提高,这是提高自己演唱水平的主要办法。 c/ y$ B# Y+ K$ x; c
3 X8 j# V* f5 \ 还有一个建议,今天参加展演的歌手,可能若干年后就成气候了,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抓住它,多关注这些歌唱演员今后的成长道路,他们的演出活动、他们的艺术实践,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和平台。1 ? F+ R% c% u& c, J4 @" w
8 n/ }- W; }# |, x& i
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苏红:从这次展演来看,歌唱演员选择的曲目还是有点贪大,风格没有太大变化。不仅自己的两首歌之间有相同之处,歌手与歌手之间的风格区别也不大。建议在选曲时要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作品,演唱时要做到有收有放,这样才能感染观众。$ K* Z# z8 z4 R) ?
8 O1 o0 ^9 M+ n9 B4 ^0 T/ ? 第二点还是个性的问题。很多歌手在模仿的时候特别到位,但是一唱创作歌曲,一点感觉都没有了。想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就要唱创作歌曲,从感情和自身去投入,这个是没有人能教会的。词曲作者在构思创作一个作品的时候,要去采风和深入生活,要反复地琢磨和推敲,歌手也要如此。一个歌手越是有个性,他的艺术生命力就越强。歌手要勤于琢磨、勤于苦练、勤于积累、勤于实践,这几点做到了,就一定会成功的。* w0 R @+ E4 K9 K" F
& K+ ^2 b- `4 p# l: ^1 U9 a9 h/ ]
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刘红梅:这次活动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不再比赛,而以展演和研讨为主。我觉得,在现在这个形势下,是非常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非常有引领作用的。因为比赛可能会使我们紧张,会影响到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现场的投入,而展演交流和学术研讨给我们的感觉就不一样。刚才几位专家所说的,我感觉换一个场合,我们是很难听到这么深刻的、这么语重心长的、这么平心静气的文化层面的交流、专业层面的交流,这样一种实实在在的心与心的碰撞。
8 `. C h9 W. C) v' d j7 @, B& a! b1 p
我感觉参加这次展演的歌唱演员都是具备一定的实力、一定的唱功、一定的悟性的,但在真情实意的表达方面还要加强。如果内心的体验有了,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将所体会到的东西传达给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也许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的作品确实比较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去理解,去传承,然后去发展。只有真正了解和认识了中华文化,才能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是建立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