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m5 O$ Z% j, v! B) I 音乐会的主角是打击乐独奏家李飚和他的朋友们,包括为人熟知的小提琴家宁峰,还有打击乐手范妮及李飚的弟子们,大提琴家鲁鑫和钢琴家袁芳。这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组合,他们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就曲目设计看,这场音乐会异常丰富,从简约主义到阿根廷探戈,从中国民族风格到日本民族特色。给笔者印象极其深刻的是上半场李飚独奏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莱芬德的《跨界》,一部为小军鼓而作的超级炫技性作品,展示了这件打击乐器几乎所有的演奏可能性,李飚完美地完成了这一颇具现代感的作品,随着两支鼓槌的舞动,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声音散播,不可遏制的激情随之扑面而来,观众的情绪也被激荡人心的敲击所鼓动。李飚的演奏不仅技巧高超,还带着些许幽默——在演奏末尾,他一度离开舞台让人以为曲终,而后又转回完成最后几记敲击,出人意料。 . M3 w: z+ P B) r ; ?/ N0 y9 ~. `$ u$ U+ n4 c 整个音乐会有两部首演作品:爱沙尼亚作曲家阿尔沃-帕尔特的《兄弟》,一首简约风格的乐曲,带来某种静谧的氛围,并富于旋律性;谭盾的《挽歌:六月雪》,以大提琴的悲情演奏象征窦娥,打击乐器作为协奏,含敲击石头、罐头盒以及撕扯纸张的声音。上半场最后一曲是日本作曲家三木稔的《马林巴圣曲》,李飚主奏马林巴,与排鼓等打击乐器一道,释放出无穷的力量,作品总体上给人以神圣仪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