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节奏问题 
1 M+ _& h. `8 t& ?# ]6 a A
1 G9 C; G. h' M- A& y 古典音乐的节奏还不够丰富和多变,尤其是时值均分、循环律动的特点限制了音乐表现的可能性。现代音乐在节奏上对传统乐的突破可说是对音乐艺术的巨大贡献,它除了表现丰富多彩和强劲有力的节奏外,还产生了因消除机械律动感的多变、跳跃、灵活的动态特征,这无疑大大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力。但这种刻意设计的节奏已经超出了听觉的意义,如整体序列中的节奏矩阵,在“计算”的时候精确无误,然而按照设计好的顺序“排列”到一起后便出现了节奏散乱的现象,使作品的审美意义下降。 
1 t( W: g# w2 @; M7 O
6 v5 p) S1 g, g- {( B! j) O 以上叙述的三点,可以说是现代乐与传统乐在技法上的区别,但我想最根本的区别应该在于创作者的构思和哲学角度。由于现代艺术家们十分重视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艺术家所要表述的内容多以之为表现对象,故写作手法上或采用自由联想,或采用实验性的手段来表达思想等。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都有某些本质上的区别,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的创作方法既可以扩大表现手法,又能使现代艺术作品变得令人费解且复杂。但无论现代派音乐发展到怎样荒诞不经、不可思议的地步,它总归是现代社会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我们如何去厌恶它或是排斥它,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 ( O+ }0 f& a7 c( A% i: l
" ]% P/ n5 ~1 B 笔者将试析AntonWebern《Kantate———forsopranosolo、choir、orchestraOP.29I乐章》。这个作品完成于1947年,是Webern晚期重要作品之一。这个作品只有47小节,编制却是一个完整的乐队与合唱队,这样的编制和这样的体裁在过去的作品至少也得300多小节以上,在这里却浓缩为47小节,这正是Webern一直以来秉承的写作特点———微型作品,精湛简洁,是高度浓缩的结晶品。Webern的作品主要写作手法是“序列”,无论是音高、节奏、音色等,在他的作品里常没有任何反复。但在《KantateOP.29I乐章》这部晚期作品中却在结构上使用了传统的单三部曲式A—B—A: ( [, }( @) f. Z' Z) U+ l
0 v4 M8 F6 V: x. s+ g 1、音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作者使用了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为大3、小3、小2,这种倒影模仿和逆行模仿的关系贯穿全曲,而在B段合唱部分,每个声部均使用一种音列,既有独立的旋律,声部之间又互相融合。除此之外,在作品的结构内部,音列之间有侵入关系,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音乐浑然一体,实为经典之作。 
% m, f9 H1 l" Z M, i/ O9 N) r8 _; j% R& N/ H2 x2 A
2、结构、素材。柱式的纵向和弦排列是动机a,可以称为块状动机;线条式的素材是动机b,也可以成为线状动机。动机a和动机b在作品中穿插出现,静态与动态的素材相结合,形成了20世纪现代乐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打桩法。 
; f+ \- r. o3 o# B. {
+ J ]* a! K) ]8 d A段与再现段都是器乐演奏的段落,一开始就是一小节动机a的呈现,接着是动机b复对位声部,之后又是动机a的出现,往后都是如此往返重复出现。 
. M% o/ x9 x" K3 `) ~ l7 _) v5 }$ G4 ]- o! n k
B段是合唱部分,第一次出现是纯音色,没有乐队伴奏,使用的是动机a静态的形式,之后慢慢引出乐队的声部来,乐队声部则以动机b动态复对位的形式出现,这也是“打桩法”的写作手法———两头固定,中间流动。 " |- ?( M4 H$ K4 d
6 H+ t. H4 t, B$ a A’段再现与第一段虽然素材相同,但安排上却有所不一样,这也是20世纪现代乐作曲技法的一个特点。这一段的动机a是减缩再现,之前是二分音符的时值,在这里成为四分音符的时值,包括之后所有的块状动机都是如此。作者缩短了节拍,巧妙地使这个再现段保持和A段一样12小节(A段有一小节过渡,所以是13小节)的长度,表现了Webern严谨的结构逻辑。
9 n- [# H q& S" e/ H/ K0 y i( I" q0 a9 ^; n7 ]+ g# ?
3、音色、力度与其它。在这个作品中,在每个动机b(线状动机)出现的时候,除了用不同乐器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奏方式制造出新奇的音色外,还采用其它的乐器用点描法与正在行进的“音色旋律”相结合,使音乐听起来就像人在思考时脑子里闪现的点点亮光,仿佛是上帝给予人们的启示,加上柱式和声式的合唱部分,整个作品很符合宗教音乐的题材。 6 M6 V& J; I6 s" `8 C
) Y* l8 m. X$ T1 ~0 s
4、节奏几乎作品中的每个小节都在换拍号,这也是Webern“序列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序列节奏,任何音乐素材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然而得出的效果却是偶然似的。这一特点就是Webern秉承德国人严谨而又富有逻辑感的特质体现。 9 n& h( I2 {' U! B
+ V* \4 D: n/ y, c" ?
除了以上的简略分析,这个作品还有很多信息供我们去研究。相较于后浪漫主义的冗长巨构,Webern则探测另一种不同的世界──这是「微观宇宙」的世界,而非「宏观宇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满是纤细、瞬间即逝、点描式的声音,寂静、新颖的音调关系,隽永的精义,以及散发幽光的管弦谱配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