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音乐剧《焦裕禄》 + L( A% f& k5 C) i 8 Q5 E! M# v. x' m% o% T 音乐剧集表演、音乐、舞蹈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形式自19世纪末在英国起源后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经典剧目繁多,盛行不衰。中国歌剧舞剧院排演的大型音乐剧《焦裕禄》以新兴艺术形式表现一个家喻户晓的英模人物,是一次大胆的尝试。1 i- N5 q, l( `# }9 V
% ?+ J8 K, y8 M# U! j 音乐剧《焦裕禄》秉持不虚美的实录精神,歌、舞、乐一体,诠释真实历史,演绎动人篇章。序章以“泡桐树下的回忆”开端,倒叙出焦裕禄与兰考的往事。主剧部分按时间顺序展开,为特定情节配置不同场景:“兰考的冬天”以火车站为背景,甫至兰考上任的焦裕禄遭遇大批逃荒的灾民,百姓的贫寒刺痛了他的心;“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场中,在麦场与林场的场景交换中,演绎出兰考人在焦裕禄的带领下,防风固沙种植泡桐的事迹;“我是兰考的儿子”则将叙事空间转至家庭;“兰考的春天”到来,焦裕禄却因肝癌离世。每幕之间,叙述人继焦步履蹒跚地歌咏回忆,不同于其他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忧伤婉转的歌唱,继焦回忆往昔时,似大提琴一般如泣如诉。 ; n" e, a4 t; k* g3 R* C+ T' e1 U K$ c
以焦裕禄经典叙事为先导,音乐剧《焦裕禄》呈现了舞台艺术的综合性,好听、好看、易懂。全剧共有40余首原创歌曲,配乐穿插使用琵琶、笛、胡琴等中国传统乐器。对白、唱词平实不花哨,第二幕焦裕禄去麦场同村民商讨如何治沙,见村民围坐麦场,随口问:“大家开会呢?”肖老人冷笑回复:“哼,扯闲篇!”短短一句对白,将当时人们的倦怠、懒散表现殆尽,亦显得初来乍到的焦裕禄尚存书斋气,并不十分了解兰考民情。而固沙成功后的正月十五,百姓自发为焦书记点灯笼,并表演兰考传统麒麟舞。锣鼓喧天的麒麟舞不仅凸显中原特色,更契合丰收后人民的喜悦心境,此外,麒麟在民俗中是瑞兽,隐喻着生与希望,彰显着防风固沙的历史功绩。在音乐剧中出现传统民俗表演,既有美学观赏价值,又使整部剧充盈着厚重的黄土地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