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04|回复: 1

[声乐教程] “灰色童谣”流行,只因好儿歌“断档”

[复制链接]
geci888 发表于 2016-9-9 09: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灰色童谣”流行,只因好儿歌“断档”2 I5 S: N: _$ c) _
) t3 S' [+ G: l, D/ w
  由广东省文明办、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岭南童谣节”近日吸引了笔者的注意,主办方从全省21个地级市征集了208首童谣,经过专家初评,选出60首入围作品,月底还将选出30首获奖作品。应该说,如此活动,在童谣式微的当下显得格外显眼。5 f) q( [$ a& A

1 L4 q, x0 g5 V) D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可以说,很多孩子是首先从儿歌、童谣中认识了世界,形成了最初的价值观、善恶观和道德观。但据笔者观察,目前为人们所熟知的童谣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一分钱》《捉泥鳅》等“老调”上。相比儿歌、童谣的止步不前,网络歌曲、“灰色童谣”却大行其道,全国少工委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平常喜欢哼唱“灰色童谣”的孩子占56%,73%的孩子认为“灰色童谣好玩、顺口”。
, b  A" |# ]  `+ ^
, B& s3 X+ {8 n) L- c. _. P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geci888 发表于 2016-9-9 09: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童谣跟不上时代,根源在于全社会对儿歌教育的边缘化认识。应该看到,很多承载着“70后”“80后”儿时记忆的童谣、歌曲,已经逐步与时代脱轨。而《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电视节目的盛行,更让孩子们的欣赏“成人化”;儿歌创作面临尴尬,一方面,儿歌创作人才少,儿歌产量自然不高,另一方面,在市场化进程中,因无多大利益可图,一些创作者放弃了儿歌创作;学校儿歌教育也有待反思,教材中的儿歌因年代久远,无法在现在的孩子心中引起情感共鸣。正是几乎无适合的儿歌可唱,导致了“人之初,性本善,不做作业是好汉,老师发现怎么办,拿起菜刀跟他干”等“恶搞儿歌”“灰色童谣”在中小学生中流行。  Z# ^8 V8 z# T6 l3 G

. C9 e$ p* s8 G5 }3 k5 m  童谣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和成长的记忆。童谣断档必然会使许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流失,应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改变这种尴尬局面,还需要抓住根本,从儿歌创作源头、学校教育抓起,让口口相传的儿歌成为孩子童年快乐成长的主旋律。从这个角度来看,“岭南童谣节”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正如主办方有关负责人所说,通过创作、传唱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童谣,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让青少年在歌声中了解岭南文化的深刻内涵,培养热爱岭南家乡的情感。相信随着童谣节的持续举办,这个目标一定能够达到。4 M: k4 ~7 X6 z% K
5 A7 D& K0 ]0 V* ]1 E5 ]4 \, L
  “岭南童谣节”启示我们,保护和传承童谣,对于全社会来说,要抓好儿歌、童谣创作源头。各地政府要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创作者、爱好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大创新力度,搜集儿童生活中积极、有趣、幽默、精彩的素材,创作出更多使用儿童语言、充满童趣的儿歌、童谣。要让儿歌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教师要利用童谣课带领孩子们学习并传唱,师生们将童谣融入“跳皮筋”“快板”“拍手歌”之中,真正用通俗易记、朗朗上口、健康向上的“新儿歌”占领校园文化生活。电视台、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要多开辟一些有利于儿歌传唱的频道和栏目,让儿歌、童谣唱响,传遍千家万户。相信通过政府、学校、家长以及媒介的合力,好童谣一定能在孩子们中传唱开来,“儿歌断档”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17 18:09 , Processed in 0.03849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