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与舞台剧加成
, s; G, W+ n6 @( ^( c
$ `4 c1 @# b$ Y( m7 G! V 捞仔为选手们量“声”定制曲目,包括新作首演和旧作重温,在保证舞台效果的前提下,将固有的音乐表现形式重新洗牌,“炒热”经典歌曲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怀旧热潮。如刘涛在《跨界歌王》中演绎的《寂寞的恋人啊》《为你我受冷风吹》,白百何演唱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巴图演唱的《军港之夜》等经典老歌,在唱出自己个性的同时,也让一首首老歌再度焕发青春。连带明星效应,这些老歌长期高居音乐榜前列,让经典再次回归。此外,节目还成功带动了“粉丝效应”,将明星的“影迷”引流为“歌迷”,对音乐形成一种推动。中国歌舞剧剧院歌剧团团长田彦认为:“《跨界歌王》就音乐性而言是非常专业的,为观众呈现的是一档有意义、有水准的节目。这档节目的突破,是影视演员回归到音乐舞台,为这两种艺术形式带来了双赢。”
4 g( U$ a7 s' Z T( @/ L1 u
- T3 y+ B7 N7 g& e 《跨界歌王》在音乐呈现上确实做了很大的创新,特别是音乐剧形式的包装,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为了将每台音乐剧都展现得尽善尽美,大大小小舞美道具的使用就接近2000件,这样的道具量,上下搬运极其繁琐,每一次转场换道具都需要几十人拼速度、抢时间。大到巨型台灯、参天大树,小到一朵朵新鲜的蔷薇花,甚至是马、羊和狗这些不容易受控的动物都被运用到了舞台秀当中。导演组对道具的每一处细节更是精雕细琢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小沈阳的一个演出,表现的是战争场景,上场之前导演觉得他的鞋有点太干净,就亲自再撒点灰,可以说要求高到近乎苛刻。正是在这样的苛刻之下,《跨界歌王》舞台上的每一处道具、每一束灯光、装置的升降、音效的环绕、舞池的横移等,都展现出独特的魔力,极致地表达了每一首歌曲的意境。正如陈伟所说:“这个时代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跨界’,我们这么做了;但还有一个关键词也非常重要,没有这个关键词,我们什么都做不成,它叫‘极致’。”
q6 L- G9 N9 x V7 C* s! i% ^- I, p! m( h# E/ s/ a
创新与匠人精神4 M1 p1 k3 H2 g* `
' A; M, x1 i c/ e, }" e
在《跨界歌王》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很多观众甚至参赛的歌手都会想,所谓跨界到底是什么?跨界的意义又是什么?然而随着节目接近尾声,每一位跨界歌手都说自己在舞台找到了答案,甚至找到了未知的自我。尽管参加《跨界歌王》的各位选手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但身经百战的他们在登上舞台的时候,依然会紧张甚至害怕。偶尔,他们也会忘记歌词、唱错节拍。著名音乐人刘啸认为:“其实普通人希望看到的是,明星也和他们一样是普通人,在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停地努力,最终收获一个结果。《跨界歌王》中的正能量是可以让人热泪盈眶并坚持走下去的动力。”
3 E% f9 k: j' k: \ K$ R& O, Z( Y0 [& H' ^, F& j0 r
比如王祖蓝,他是毛遂自荐来参加《跨界歌王》的。因为非常喜欢唱歌,他希望大家在他的喜剧天赋之外,也能够关注到他唱歌的实力。因为敬畏这个舞台,他在香港专门请了音乐老师,每天坚持练歌两个小时。尽管头几期并没有自己的录制工作,他也常常跑到《跨界歌王》的后台来观摩,看别的明星唱歌,他就在内心不断揣摩。正是这样的敬畏和认真,让王祖蓝在舞台上一唱惊人,以至于观众要用“爆黄灯”的方式留住他,想听他多唱几首。同样一唱惊人的还有小沈阳,虽然飙高音是小沈阳的强项,但他不想重复自己,他选择的歌曲首秀是刘欢的一曲《情怨》。抑扬顿挫的唱腔、婉转悠扬的旋律,配合古典诗意的场景,让观众看到一个深情而富有层次的小沈阳。他坦言:“这个舞台上还没有这个类型的歌,我要跟他们不一样。跨界就是要做到不一样,要做到更好。”+ f# B2 P2 P! s# r# A7 R
/ \( v% p) {%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