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声乐道路上“永不满足”的李巧伟,又成功入选教育部“2015 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音乐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跟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杨曙光学习。他说,来北京的目的很明确,即是希望提升演唱能力。这次访学经历,对于李巧伟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艺术转折点。因为,他的演唱风格也从单纯的美声歌曲演唱,又增加了用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民歌和中国古典诗词作品,如《杏花天影》、《扬州慢》、《大江东去》等。在选修诸多老师的民族音乐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民间音乐如民歌和戏曲等形式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重要意义。 / ^) }; g& [3 b/ X1 k. X; ]5 V' V* p/ i- N! A
此外,他对声乐艺术的认识也超越了琢磨“技术与方法”的层面,上升到了追求更深刻的“艺术表达”的阶段。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这是杨曙光的长项,而且还因为李巧伟具有较好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积累。因此,在半年苦苦钻研之后,他的声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是得到了杨曙光的认可,并受邀参与其新专辑的录制,演唱了其中的《淡黄柳》、《鹿鸣》等曲。他在学期结束时的独唱音乐会曲目的安排上,一半曲目都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李巧伟直言,这将是他今后声乐艺术的重要一翼。 2 G% S2 u2 j9 t3 o 5 W. j' M# C; d “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10余年的声乐学习与舞台实践,李巧伟就无法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演唱者成长为一名频频在国家级舞台上现身的青年歌者。尽管他的演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每一次舞台经历,都将化作他成长和进步的砝码,也都会成为他不断回顾与检视自我声乐之路,进而踏实前行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