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与哈尔滨市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声乐人才展演”上,美声歌者李巧伟以在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你赢得了诉讼》及著名作曲家陆在易作曲的《望乡词》两首歌中的精彩演唱,获得了在场专家的高度评价与肯定,并在当天下午的排练中得到了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的指点。这次演出经历再次为湖南省和他的工作单位衡阳师范学院赢得了荣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在今年的6月,李巧伟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了他的独唱音乐会。这一次,他首开地方高校教师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国音堂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先河。6 V0 n+ S9 G. ?3 f; a* q) m
% J( X8 o( z+ H/ P) E+ T; U 作为一名年轻的歌者,李巧伟能从全国3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美声组前20名,代表湖南省站在“全国优秀声乐人才展演”的舞台上,足以证明他的演唱实力。这恰恰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梅花香自苦寒来”。熟悉李巧伟的人都知道,他能取得如此的成绩,源自于他对声乐艺术的执念、源自于他锲而不舍的耕耘、源自那年复一年的艰苦磨砺。 7 E5 V3 J2 Q2 I9 t l# G2 E 0 u; n: m! {6 Z6 f 李巧伟生于河南洛阳伊川县的农村,他自幼喜爱唱歌。虽然家境贫寒,但是考学的关键时期,目不识丁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家中仅有的200块卖玉米的钱给了他,让他去学习音乐。他通过自己勤奋,最终考取了河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正式开始了专业的学习之路。 李巧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声乐的学习上,废寝忘食,总是最后一个被琴房管理员“轰”出来。他省吃俭用,将省下的钱都用在了拜访名师、购买声乐CD上。大四毕业音乐会上,他的一曲《请你别忘了我》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 X* N7 D- z; r. M7 {
+ O% P% f. A) V8 {/ ^! A 大学毕业后,李巧伟只身来到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成了一名教师。他热爱声乐,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未曾放松过。他说,自己已经记不清,书架上的声乐学习书籍和视频光盘已经反复看过了多少遍;更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去往各种学习班和各级别比赛的火车上度过的。他工作仅有10余年,却取得了诸多的重要奖项: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湖南赛区一等奖、全国决赛奖;第一届香港国际歌剧比赛一等奖;第四十一届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二等奖;湖南省高校声乐比赛金奖等。有一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登营在衡阳书院讲课,他有幸作为示范嘉宾上台演唱,赵老师两次惊叹:“在湖南还有这么好的男中音!”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对李巧伟声乐演唱能力的肯定。
2015年,在声乐道路上“永不满足”的李巧伟,又成功入选教育部“2015 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音乐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跟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杨曙光学习。他说,来北京的目的很明确,即是希望提升演唱能力。这次访学经历,对于李巧伟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艺术转折点。因为,他的演唱风格也从单纯的美声歌曲演唱,又增加了用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民歌和中国古典诗词作品,如《杏花天影》、《扬州慢》、《大江东去》等。在选修诸多老师的民族音乐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民间音乐如民歌和戏曲等形式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重要意义。+ h% j9 H' M, L
) ]0 e' _1 u$ k7 n8 g( \' g 此外,他对声乐艺术的认识也超越了琢磨“技术与方法”的层面,上升到了追求更深刻的“艺术表达”的阶段。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这是杨曙光的长项,而且还因为李巧伟具有较好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积累。因此,在半年苦苦钻研之后,他的声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是得到了杨曙光的认可,并受邀参与其新专辑的录制,演唱了其中的《淡黄柳》、《鹿鸣》等曲。他在学期结束时的独唱音乐会曲目的安排上,一半曲目都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李巧伟直言,这将是他今后声乐艺术的重要一翼。7 [% W0 W# y3 i$ k P# s- j
7 e% }5 t1 _4 Q: n- i
“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10余年的声乐学习与舞台实践,李巧伟就无法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演唱者成长为一名频频在国家级舞台上现身的青年歌者。尽管他的演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每一次舞台经历,都将化作他成长和进步的砝码,也都会成为他不断回顾与检视自我声乐之路,进而踏实前行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