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二:展示民族文艺精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C; _# U1 t H; a9 i& B2 Y/ p" ]# S# {
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必然集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艺术精品。" m2 Q. \1 f. O# A5 ]) q( L
5 h0 Q. Q) j4 L/ { 运用苗族古老的音乐元素和电子音乐元素的碰撞,透过苗族特有的肢体语汇和现代舞技巧的有机结合,黔东南少数民族艺术家们带来的苗族舞蹈诗《巫卡调恰——外婆的歌谣》,围绕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火塘文化”,为观众展开一幅古代苗族人农耕文化、苗族的迁徙及社会生活习俗的淳美画卷。7 F+ Y3 C. V) c/ _( P
: c/ M; ^8 ^' Q4 c$ w
歌舞诗《黎族家园》通过大力神袍隆扣幻化的各种图腾形象与黎族人的跨时空对话,展示了黎族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家园。
7 w. f" B, V- w3 h
7 v% ^/ K2 `, `& U: f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团选送的大型音舞诗《木卡姆印象》,在保留原汁原味、原生态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美学观念及创作手法,将古老的木卡姆表现形式予以重新构架、表达、演绎,并与现代化数字化舞台空间呈现形式结合,使得作品呈现出鲜活的时代气息与强大的艺术魅力。
$ N6 Z+ |2 _& O3 t4 e8 @2 @* z, A5 F. a4 |7 p
……
7 B, o8 M+ |- q4 {8 g; a, E1 W8 J2 {
本届文艺会演荟萃5台属于少数民族独有剧种的戏剧,数量为历届之最,其中包括西藏和青海的两台藏戏,广西的壮剧、云南的傣剧以及江西的畲歌戏。其次,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少数民族艺术门类如侗族大歌、朝鲜族长鼓舞等也在会演的舞台上争芳吐艳。这些面临失传的民族艺术得以在如此高规格的会演中集中展现,无疑对鼓舞和激励少数民族独有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w% E9 J% r& K0 B
' ]( {4 r+ j9 i8 v
看点三: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深刻诠释“共有精神家园”" C8 O# D4 b! x* U0 Y% ]
& A8 G9 z- y. f* V# a
解放军情报员、塔吉克族的“雄鹰”卡拉牺牲时,扯断热瓦甫的琴弦,观众席间那流动着的轻轻的啜泣声,拨人心弦;青梅竹马的古兰丹姆与阿米尔终于重逢,杨排长一句“阿米尔,冲”,能看到不少中年夫妇默契地对视,脸上带着微笑……整个剧场里满溢着雄浑的乐声、奔放的歌唱声、热烈的掌声,还有一种最响亮的“无声”——认同与共鸣。这是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演出时的现场情景。
8 w: E' s: k$ X7 t; z( e6 G1 i+ i3 k4 |7 o
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也是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3 }4 x( Y1 G0 H1 t/ {* |6 q V6 W
《彝红》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非凡历史、诠释红色经典、弘扬主旋律的民族歌剧。故事再现了著名的“彝海结盟”,在四川省凉山建立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留下一面“中国工农红军果基彝民支队”的旗帜,见证了凉山彝族对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3 A) x% k( Z- e4 `
/ Z2 P( o& V. U% Q 傣剧《刀安仁》则通过对盈江干崖二十四任土司刀安仁从一个封建领主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心路历程演绎,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折射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x+ O" w8 G; m- b
8 v, K( ?; x4 o4 w: N. z, b3 }0 W2 X 同时,活动主办方介绍,本届文艺会演的一大特色是很多创作班底的民族成分并不单一,各民族艺术工作者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激发,共同创作出兼具浓郁民族风格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F \1 T/ e% i6 } }, t& P
( v: r* \; z/ ]; Z
如今,会演已成为展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伟大成就的舞台,展示少数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舞台,展示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卓越才华的舞台,更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