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艺的大众性特质决定了通俗文艺的基本特性。与过往不同的是,以前所说的通俗文艺一般是指民间戏曲、民间美术等长期流行于民间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其中的美术有年画、连环画等等。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年画、连环画等大众美术已经接近消亡或已不复存在,而代之的是新业态的动漫以及用于装饰室内的装饰画,所以,通俗文艺品类的判别可能不是那么鲜明,可能也不存在一条明显的界限,如传统的属于文人的中国画和书法,过去像标本一样是中国主流文化的代表,经纬分明,可是,现在正从主流走向通俗,成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文化变异的标本。因此,通俗文艺可能仍然被定性为一种受大众欢迎的文艺形态——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能够在大众中广为传播,而常常不被精英文化所接受,从而形成社会中的文化问题,实际上,个中的内涵却与20世纪中期之前有着明显的不同。 & w* y$ X T5 c* T8 G2 O # D9 j; w k( L8 Y' X 通俗文艺并非是走向俗的必然,但容易走向俗的路途则是难以避免,尤其是在当下基于互联网的文化发展,时尚加流行正引导大众消费,文艺的各种形式都有可能被消费而成为通俗文艺的一部分,此时即使再高雅的文艺样式都不敌消费的干扰和颠覆,或者被消费所利用。当代中国文艺的现实发展造就了错综的文化关系,一方面是雅的通俗化,表现出主流发展中兼顾与大众共享的提倡;一方面是俗的成为遗产反而为雅所利用,哪怕是点缀,都显现出政府对文化遗产所表现出的特别的惠顾。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能够融汇各种高雅、精致的艺术走向通俗的社会中,许多过去被视为远离通俗的艺术正日益通俗化,文艺的基层化也成为当代中国文艺的主要特点。在这样的状态中,文艺的普遍通俗化造就了一个可以看得见的现实,许多看似高大上的艺术正成为通俗化的内容流布于社会之中,大到城市雕塑、公共艺术、艺术园区,小到电视广告、出版物等等,越来越通俗。因此,通俗文艺在如今实际上已不复存在,许多艺术形式的表现都显现出了通俗文艺的特点,并能够为通俗的概念所囊括,而通俗文艺又无处不在。可以说,现在通俗是主流。当代文艺走向通俗的时代特性是因为有着网络、视频、影像等新型媒介的传播,通俗的表现以及大众化的观念无处不在,而且利用快捷和便利的传播,使得通俗的时代特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