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89|回复: 1

[名家特写] 中国戏曲史

[复制链接]

8923

积分

5

听众

430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923
geci110 发表于 2016-9-2 06: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7 O. [) S5 K% P  Z% ~6 ]9 R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V  m* P# i% f7 q- b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 Y6 M  Y% `7 w5 \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撚兰卧泳鐢。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0 a* V' ~; P$ l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d8 @3 n( \. j- `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7 n; V: [2 a- D& [7 G  I- Y9 O" K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 U1 A/ N  B0 k7 U& z( v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传奇二字,取自其无奇不传之特色。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 o. ]( w  }, }% D- z% q8 B. `5、明代四大声腔
5 z' p1 ~2 ~; g) h( r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6 X& U7 W6 C4 a# O( A7 b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7 P; ^! @) b' Y! g) e+ J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氍毹变为了茶肆歌台。
% `3 M: x, P3 K& q- r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23

积分

5

听众

430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923
 楼主| geci110 发表于 2016-9-2 06: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7、徽班进京8 {* w5 b) }2 b' B! w1 V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三庆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棗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 t5 R% o% C! G, }# [/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 R1 e6 A# r/ O0 A, X( D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棗京剧。
' I2 G" y% P1 x& S% g% C/ _* P- u9、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2 S  R: R2 ?$ w' C7 [    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 z1 e# ?; g; y1 R& U6 P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Y! h1 g" l8 H9 J8 S! f
    20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8 B: S, a; W
11、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9 x( u. P9 E! u: p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术上的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前后,它的艺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这个时期的繁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完整为标志的。《白蛇传》、《将相和》、《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出台,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E: L' q! d0 V5 ~
12、新兴地方戏的产生──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l% q. H  `4 W; w- r! f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出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成熟。
. L1 F9 m! L) h% j0 ]5 E13、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9 Q; f4 t& |  P8 w! {8 O" X& R4 B    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其题词“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以后便成为戏曲发展的指导性方针。即要求戏曲艺术既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又要求各个剧种在自由竞赛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E( ]: ^( ?( s  c" ~  I; w
14、京剧现代戏汇演举行& w% M  B1 D" ^# c4 h% V9 I
    1964年,北京举行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共推出35个剧目,其中著名的有《红灯记》、《芦荡火种》、《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黛诺》、《六号门》、《红嫂》等。这是京剧编演现代戏的一次成果展示。% T3 {; c' g9 |: K7 P9 w8 f
15、戏剧梅花奖设立8 L( j, c% d) t1 _
    为表彰戏剧优秀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198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戏剧演员评奖活动。
5 y/ m8 F( J3 A( U: e. s# {' S* @( o16、第一届中国京剧节在天津举行
* J+ A) o8 P4 n% y    1995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设立金、银、铜三类奖项,推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其中获奖的剧目有《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岳云》、《西施归越》等。 ; h3 R% n. S$ N$ `9 |# i" o
17、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
& M( U3 b* h6 E5 k    1998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此次京剧节也推出一批优秀的京剧新创剧目,如《骆驼祥子》、《贞观盛世》、《风雨同仁堂》、《大脚皇后》、《千古一人》等。其中的《骆驼祥子》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是众多剧目中的佼佼者。8 A+ v- _# D) p) s
1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
1 g- A( {# j! P& s1 l3 ~* a5 I    1999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出一系列优秀的新创剧目(话剧、戏曲、舞剧、音乐剧等),以此繁荣全国的戏剧创作。此次活动涌现出来的戏曲优秀剧目有黄梅戏《徽州女人》、川剧《金子》、京剧《宝莲灯》、《贞观盛世》、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梦霸王》等。
0 \  O, l4 M+ V; D. _( ^  Z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1-8 10:04 , Processed in 0.114688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