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徽班进京
5 L0 H) w' g8 r7 n' H# S9 A; b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三庆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棗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0 T7 S2 g! r; V! n Z, U; U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 j! I! n+ O5 v% k! L, R, u" o3 E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棗京剧。/ m" Q! i+ M- V/ ?: Y' [
9、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 l( z$ z! U1 L0 I- ?5 ^* f 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
8 h9 ^" x0 c1 L. m* f! f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3 J e5 W8 z3 ~. B! ?% _
20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3 L8 Z) n% X9 @$ ~. e( z
11、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
9 P8 P# \( X6 I4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术上的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前后,它的艺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这个时期的繁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完整为标志的。《白蛇传》、《将相和》、《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出台,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 C, F, `- f( Q/ F2 Q# ~12、新兴地方戏的产生──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U& S5 R! ]. c# W4 b4 l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出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成熟。
# X' t1 r$ w: t4 U5 @13、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 }* v2 K" T4 y 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其题词“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以后便成为戏曲发展的指导性方针。即要求戏曲艺术既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又要求各个剧种在自由竞赛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G8 G" G4 k. r0 z) m4 u14、京剧现代戏汇演举行
5 w. R; m3 f0 O& A8 f' B7 ^% Y8 P 1964年,北京举行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共推出35个剧目,其中著名的有《红灯记》、《芦荡火种》、《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黛诺》、《六号门》、《红嫂》等。这是京剧编演现代戏的一次成果展示。
( R' D Y# n6 L9 R1 C15、戏剧梅花奖设立" |7 ?1 L7 P& a( Y
为表彰戏剧优秀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198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戏剧演员评奖活动。" p8 T6 b; e2 w; \1 \
16、第一届中国京剧节在天津举行
) `+ l/ S9 L. a 1995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设立金、银、铜三类奖项,推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其中获奖的剧目有《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岳云》、《西施归越》等。 1 H1 F& j6 n1 P0 L6 I4 P6 U4 i* `6 x
17、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5 Y2 e7 E. H% _0 C
1998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此次京剧节也推出一批优秀的京剧新创剧目,如《骆驼祥子》、《贞观盛世》、《风雨同仁堂》、《大脚皇后》、《千古一人》等。其中的《骆驼祥子》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是众多剧目中的佼佼者。/ Q, G* m; w- C$ P
1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
0 ]% d: C0 N; k7 l- a 1999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出一系列优秀的新创剧目(话剧、戏曲、舞剧、音乐剧等),以此繁荣全国的戏剧创作。此次活动涌现出来的戏曲优秀剧目有黄梅戏《徽州女人》、川剧《金子》、京剧《宝莲灯》、《贞观盛世》、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梦霸王》等。
4 k/ F( H& i2 b,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