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排练场上,一位很年轻的歌剧演员动情歌唱,经过严格声乐训练的嗓音无可挑剔,而一旁的导演急得跳脚:“走啊走啊,赶紧动起来,还没走到位置上呢!”一会儿又喊:“不要乱动,不要自己多加动作!”虽然还一直在唱,可演员眼神越来越疑惑,脸上似乎明显写着“怎么演”的大问号。 : D# _0 h3 b, B9 f8 t " F( X7 j+ w# ~" a' u 与话剧演员、戏曲演员相比,国内歌剧演员的成长轨迹更多是一部声乐学习史,表演课、形体课在学校时虽然都有开设,但无论数量还是强度都不足以应对真正歌剧舞台上的需要,更多需要演员自己的琢磨、体会与用心。针对目前许多年轻歌剧演员“唱功好、表演弱”的现象,记者特意采访了几位近年在中外歌剧中都有亮眼表现的歌剧演员,请他们谈谈自己的“表演经”。, W5 T% e% c" S) Z( T
! q7 s/ F- {; c/ `1 g9 m 演唱与表演动作“严丝合缝” n! J2 U, ]5 Y+ O' S9 c
3 E/ y0 E! v" }: Q, ]$ E s 出演《弄臣》、《爱之甘醇》、《原野》、《日出》等多部中外歌剧的青年男高音薛皓垠认为,歌剧演员的表演,就是要配合音乐,准确呈现导演的意图,包括导演要求的调度、情绪等。歌剧舞台与戏剧舞台相比更大,人物在舞台中央会显得很小,所以歌剧演员的表情和动作需要夸张,这样观众才能看得更清楚。他说,歌剧演员表演最难的是和音乐的配合,演员首先要唱得好,把声音透过乐队传出去,又要在歌唱、配合乐队、看指挥的同时,把表演放在其中,让观众相信此情此景的真实性。与话剧表演、电视表演可以通过其他小细节“补救”的门道不同,歌剧表演的特别之处在于音乐不可以重来,所以表演也是一瞬间的事情,转瞬即逝。所以很多歌剧演员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如何兼顾、如何平衡是最难的。多部歌剧下来,薛皓垠自己琢磨了一个表演的“小秘诀”:强迫自己相信人物角色在当时的情绪,譬如《波西米亚人》中,咪咪死去时,饰演男主角的话就要给自己设定一种情绪,相信这是最爱的人死在自己的怀里,而且这种相信要是真的,不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