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28|回复: 1

[声乐教程] 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sina 发表于 2016-8-28 07: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有如璀璨夺目的万顷波尤,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传统民族音乐的五大类中,民歌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 @( ~4 ]* ~: _( j" y/ ~9 a/ U7 B
* d1 a+ Z8 H+ U* P3 M, J  一、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t- C( T4 }" A6 f+ T3 j0 ]
, B  H) R2 D* t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0 Y( P  H6 G0 A" X' ~9 y

! B" H) A% y$ b8 n& H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0 @6 J- V5 J# o# x9 n9 m

9 l* `; n$ ]  d: u  n4 N3 p9 n0 k6 A7 m; [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国风》中的民歌,大部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 w4 t, r  h3 t, A0 M& C8 ^9 P6 P+ R6 Q: Y
  在春秋时期,楚国的民歌已经十分繁荣。战国后期,诗人屈原等人,对楚国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并根据楚国民歌曲调创作新词,称为《楚辞》。《楚辞》中的不少作品,充满了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感情,热烈面富于幻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H1 E! i8 f' o
' O1 S8 `( Z, M
  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了一个音乐管理机构乐府,从事民歌的搜集和整理,入乐的歌谣,被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9 F2 W8 D2 l" C: b% x, Z/ t& ]5 E- k- h" A& x
  这些乐府民歌,多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爱憎,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这一时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发展成为长短句和五言、七言体,并开始加进了乐器伴奏,《孔雀东南飞》等长篇叙事歌曲的产生,同时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民歌在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 {: ^5 M9 b6 P% I& r$ {- v
1 t8 ]1 k7 c) K9 f' c# M
  唐代民歌的创作也相当繁盛。李隆基登位,杨玉环得宠,建立了杨家的裙带关系,她的姊妹都被封为夫人,气焰之盛竟至“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地步,谣曰:“从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因为“男不封侯女做妃,看女却为门上楣”。这未必代表老百姓心里的向往,只是一种对皇家的讽刺而已。
" d( Q) F) x; Y! m1 ]7 x3 e% a7 y
, A! j- t" A* @5 r% i8 H  D  到了南宋,民间产生的讽刺性歌谣就更多了。南宋的统治阶级,贪污腐化,玩弄政权,有民歌讽刺道:“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若要富,跟着皇帝卖酒醋。”可谓一针见血。
7 q7 L, M/ V2 V; k  B8 B. V) R( g( x* G
  到了元明时代,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人民作歌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由于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激起了农民起义的洪流。其中,以颖州的刘福通声势最大,他率领了10万农民,头包红中,号“红军”,所向无敌,所以歌谣道:“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 A- ^  h  t, W0 h" M
& \7 I6 Z! m3 s) o, K# V  进入明清时代,我国的封建制度面临崩溃,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民歌。如明代民歌:“吃闯王、穿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 Z' U0 H& P+ @" G/ L" c* k
& w& I6 G+ \+ G- t3 I$ c
  清朝统治中国后,人民清醒地看到,统治阶级昏聩贪婪,这是招致外侮、陷国家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主要原因。在那悲惨的年代,老百姓连温饱都不可得,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
1 M4 n! ^. [4 G' B$ \( N" _ 2012041108093543.jpg " R  A) R0 E3 A5 ~% ?
  “天子坐金銮,朝政乱一团,黎民苦中昔,乾坤颠倒颠,干戈从此起,休想太平年。”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举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楼主| sina 发表于 2016-8-28 07: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00年,袁世凯奉他的主子——清皇帝之命,到山东执行血腥屠杀政策,杀害无数义和团将士。人民恨透了袁世凯,便唱出了“杀了袁龟蛋,我们好吃饭”的歌谣。人们在袁世凯巡抚衙门的墙壁上,画上一个戴红顶花翎的大乌龟,爬在一个洋人的屁股后。这幅漫画和歌谣,发泄了老百姓对袁世凯的痛恨心情。
5 M2 b2 ~: ~1 C, P6 C$ c& i, [, e% r' t0 f  X
  随着清朝的垮台,民国以来,帝国主义为了扶植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军阀,残害中国人民,支持袁世凯称帝,当时袁世凯听见北京街上有许多卖元宵的,认为大犯忌讳,把元宵当成“袁消”,于是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叫卖元宵,硬把元宵改为“汤圆”,于是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卖‘汤圆’。”
* \. O& ~3 \  O" a4 s
* K% c" V, r% B% S5 u* i  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仇恨,日益增长,他们讥讽卖日货的商人:“绿坎肩,真是阔,绿帽子,也不错,叫你再贩日本货!”
! T' ]9 ^2 E; ~3 r& R
) r, ~% {) R) W0 B  作为历史的见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壮丽史诗,在民歌中有着鲜明的反映。如抗日战争爆发后,北方农民这样唱道:, L  S& q3 U7 C  ~

0 o, I4 o) N5 y! @9 l  “边区本是根据地,赶走了鬼子杀汉奸。”“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4 N' z( c% H: N+ z6 z! u/ z/ z; ]( R# f3 r  W, ~, M( Y( u; f( @% W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主,赋予了民歌新的生命,民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美好的前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正像一个人在经过艰苦跋涉的沙漠旅行后,突然看到了碧波万顷的大海,人们的情绪激动了,歌不断从激动的心头流出来。人们用歌声唱出了对党、对毛主席、对新生活的无限热爱。人民创作了如《东方红》、《咱们的领抽毛译东》、《浏阳河》、《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传世之作。7 q5 G" _7 R9 N) T2 ^  |
. k5 N4 O0 D# D8 t+ k! `
  民歌在新中国的土壤上得到培育,像春天田野里的野花,连片密布,摇曳生姿。社会主义民歌创作的沃野展现在眼前,劳动人民的歌声冲天而起,响彻云霄。
+ J8 B7 f4 f+ v/ K% p$ m" T! r8 C6 K+ L2 v; o% g4 F2 Q8 g, e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组对全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风进行大范围的抢救挖掘工作。自1984年起,又开展了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工作。通过这些大规模的活动,使得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得以典藏保存,为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5-4 19:58 , Processed in 0.14648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