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视觉形象只是提升音乐节票房和知名度的诸多措施之一。更重要的其实是节目安排的内在逻辑以及邀请艺术家的票房号召力。比如今年的音乐节,有35%的节目紧密围绕主题展开,比如开幕式主打的肖斯塔科维奇《哈姆雷特组曲》;30%松散地与莎士比亚挂钩,比如法国女高音帕特里莎-帕迪庞与威尼斯巴洛克乐团的一套巴洛克歌剧集锦;另外三成左右自成一派。
: c$ Z1 h; w @% N( d; N- x' k3 [7 a/ U- e2 n2 O
烧脑式主题契合,拉维纳音乐节堪为典范。这一由指挥家穆蒂的太太担任总监的音乐节,在意大利东海岸人口不足14万,但却拥有8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小镇拉维纳举行。今年音乐节的主题比较长:我走过的通往自由的漫漫长路。这个政治意味较为浓重的主题,实质是以南非开普敦歌剧院带来的《曼德拉三部曲》为契机提出的。; d, v/ S# {) J5 X0 w# N
* {$ _: s% c: @- a! f) Q+ X 为配合主题,音乐节请来本地艺术家吉安卢卡-康斯坦蒂尼设计了一套“自由斗士”的肖像画,其中有几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音乐节总册高屋建瓴地指出“自由就像空气,没有自由我们都会窒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是自由表达。”, b$ y; ^$ o, ], R) d
h" I, t% O! o8 I
不难发现,拉维纳音乐节的演出,恐怕都很难归类为某一种体裁的表演艺术,比如舞蹈、音乐、戏剧等。在其他音乐节都把不同类型的艺术纳入演出时,拉维纳打破不同表演艺术间的壁垒,在同一场演出内就体现了包罗万象的艺术门类,比如用朋克乐队来诠释维瓦尔第,用音乐剧场来纪念埃蒂特-皮亚夫等。演员们,也很难界定为舞蹈演员、歌唱演员或者戏剧演员,因为他们在台上既跳舞又演唱还念台词有的甚至表演杂技。消除艺术门类,模糊艺术边界,重新设定表演艺术规则,是拉维纳音乐节对主题的呈现。每场演出的新意和不羁,都使今年音乐节甚为笼统的政治化主题更为清晰明了。这即是音乐节高明所在。
& r8 i* C. D K4 n$ l N2 l- ]: [' u8 q
深挖主题数大象3 F/ A% p9 `! Z6 {1 Z9 r
' v" C9 r% z, e Z- A 为了避免烧脑过度,有些音乐节从一开始就设定了简单易懂的主题,甚至直白地挂在了名称中。在奥地利弗拉尔贝格-康斯坦茨湖省两个山村来回举办的舒伯特音乐节,便为个中范例。顾名思义,舒伯特音乐节便是以舒伯特为主题和命名的音乐节。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音乐节提炼出了舒伯特音乐产出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那就是艺术歌曲、重奏和钢琴三大块,并加以发扬光大。从1976年由德国男中音赫曼-普雷和艺术管理人杰德-纳赫鲍尔创建以来,舒伯特音乐节除了是演出舒伯特音乐的革命根据地之外,也逐渐定位为德语艺术歌曲和重奏重镇。2016年对舒伯特音乐节又是一个特殊年份,是音乐节创建40周年。为此,从2015年的第40届开始,音乐节便推出洋洋洒洒横跨两年的舒伯特艺术歌曲全集演出计划。
! o! W* B8 K$ \; I1 A/ C9 O; m
, q$ j% A; N c& @: k* x 音乐节的精确定位也决定了参与的艺术家,不是顶尖歌者,就是权威钢伴。翻开节目总册,一大批顶尖的艺术歌曲歌者竞相出现,比如托马斯-汉普森、安吉莉卡-科施拉格、安妮-索菲-冯-奥特、克里斯蒂安-格哈赫、安雅-哈特罗斯、马蒂亚斯-戈内、伊安-波斯特里奇、吉拉德-芬利、彼得-贝萨拉、玛戈德莱纳-科泽纳、伊丽莎白-库尔曼、索伊勒-伊索科斯基、克劳斯-弗洛里安-沃格特等。可以说,歌唱家里的几乎所有既有声音,又有大脑的主儿,都到齐了。在等量齐观的钢琴伴奏方面,2016年的舒伯特音乐节囊括了德语艺术歌曲伴奏三巨头中的两位:沃尔夫兰-里格和赫尔穆特-德意志。在钢琴独奏方面,有安德拉斯-席夫爵士、伊戈-列维、大卫-弗雷、阿卡迪-瓦洛多斯、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马克-安德烈-哈默林、德杨-拉奇克、蒂尔-菲尔纳、拉尔斯-沃格特等。布伦德尔也出现了,只不过没弹琴,就开了一个讲座。甚至曼陀林大牛阿维-阿维塔也来给一个四重奏伴奏“打酱油”。7 I# R) x- j' c; [( _4 l
$ C/ x+ t7 d2 p' z. S) q+ u2 c
与舒伯特音乐节对应的是在瑞士山村格施塔德及邻近山村举办的梅纽因音乐节,今年亦是音乐节60周年兼梅纽因诞辰百年大庆。1957年,梅纽因举家迁往瑞士山区的滑雪胜地格施塔德。同年8月,他在那里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音乐节。从一开始,格施塔德梅纽因音乐节就奠定了梅纽因和他的朋友们的基调。与其他力主室内乐的音乐节稍有不同的是,因为创办人的关系,这一音乐节更强调器乐方面的室内乐,尤其是独奏和重奏,1989年之后才覆盖到交响乐。( o+ P& M. q3 t
+ y& A/ k9 A) B: s! j# w! D 基于音乐节与梅纽因家族的强烈纽带,今年音乐节推出的一个二级主题是“音乐与家庭”,除了由拉贝克姐妹、布尼亚迪什维利姐妹、卡普松兄弟作艺术家契合外,另有巴赫家族,克拉拉、舒曼与勃拉姆斯等17套音乐与家庭音乐会贯穿音乐节始终,强调音乐创作及演出的血缘关系,发挥梅纽因大旗的号召力。, z% k: H- X2 R
' |; M$ {3 S1 \+ H- V0 ~
在歌剧节方面,芬兰的萨翁林纳歌剧节今年也围绕莎士比亚四百年大做文章,深挖威尔第的莎士比亚三联剧,在三个晚上分别上演《奥赛罗》、《法斯塔夫》和《麦克白》,指挥家中有中国指挥家张弦。2017年芬兰将迎来百年独立,为此歌剧节将邀请到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全套班底前去演出。芬兰在独立之前,俄罗斯和瑞典轮番据之,萨翁林纳就是瑞典和俄罗斯的边界线,自古属兵家必争之地。邀请昔日的占领者在独立年出演,对此歌剧节艺术总监希尔瓦斯蒂不以为然地表示:“如今的芬兰是由我们的历史塑造的。俄罗斯和瑞典都在芬兰历史中举足轻重。我们前不久刚做了瑞典主题,于是2017年便请到莫斯科大剧院。”8 i9 m, A5 p! D) M3 o% Z
' }6 t- y( @+ q. H, C1 I, U 与之相比,在可以容纳15000名观众的维罗纳古罗马圆形剧场举办的维罗纳歌剧节,可谓以不变应万变。歌剧节几乎每年都会推出看家戏码如《阿依达》,辅以狮子老虎大象在凯旋进行曲里走过场。也难怪,“数大象”成了歌剧迷间表示参加维罗纳歌剧节的暗语。对于维罗纳,最大的主题就是玩户外,最大的幸运就是不下雨。试想一万五千人从古罗马圆形剧场高耸的台阶和狭窄的过道里寻求避雨,是如何万人空巷的情形。* N; O* c1 K+ O2 s* H, T0 ]" n% ]( Z
% { }* A0 B0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