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前
3 o! z6 b3 h/ U; c
/ |$ c8 f# V2 D4 c# A9 ~ 8月16日晚,北京代表团的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和解放军代表团的歌舞晚会《筑梦边关》将率先亮相;8月17日晚,四川代表团的歌剧《彝红》、重庆代表团的芭蕾舞剧《追寻香格里拉》和天津代表团的音乐剧《寻找海力布》将携手登场……* A% g/ e- \' l7 s% ~
$ W& n* i/ | k9 {- s7 Q: |5 b 八月的首都舞台,即将刮起一场又一场“最炫民族风”。8月16日至9月14日,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等35个代表团的43台剧目,将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共演出90场。4 E& X# u( e. \( v
6 i1 q% L9 u6 T6 C6 z; k- M7 H) l2 x
本届会演有哪些亮点?举办文艺会演对于继承保护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何意义?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即将开幕之际,记者带你一同来了解这个全国最高水平的民族艺术盛会。
- q' h& \# P+ ], k6 u6 Y5 F5 ^/ j1 T2 g, n3 b- a2 W0 u( x
艺术种类增多
. t' z" i8 A% @/ N# b5 z7 Q! S5 M; y
7 K# i |$ U, L" N8 l 歌舞晚会数量明显减少& S' a9 W! G1 b3 ~
4 V! |4 ?, X9 B; f
讴歌古代少数民族群众艰苦奋斗、争取和平的舞剧《英雄-玛纳斯》,赞颂近现代少数民族英雄团结人民、反抗外辱的傣剧《刀安仁》,反映少数民族群众抗倭锄佞、保家卫业的话剧《祖传秘方》,讲述壮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和进取精神的歌舞诗《花山》……
$ U! W% {# i2 t$ W: i1 v$ h- Z5 q# A6 L/ i5 Z3 U
本届会演的43台剧目包括歌舞、歌舞诗、舞剧、歌舞剧、芭蕾舞剧、音乐会、少数民族剧种、汉族地方剧种、话剧、歌剧等11个类别的舞台艺术,艺术种类之多超过了前四届。! E$ D3 H8 W) ?3 x8 R9 G
4 o. {9 R, z4 S! G 艺术种类增多,歌舞晚会数量明显减少,是本届会演的一大特点。与歌舞晚会相比,“剧”类作品因要表现人物、故事、矛盾和冲突,其创作难度更大。
8 C. t: k- U1 t
5 m. S! k% [" F/ o" H, _6 Q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委会秘书长、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武翠英介绍,各地报送的62台剧目里,歌舞晚会约占总数的19%,“剧”类作品约占79%。而2012年的第四届文艺会演,各地报送的53台剧目中歌舞晚会占比45%。
/ Q5 A; g7 l0 ]$ Y' |
" v; O& l4 S; {( Z% l( H) j1 M7 W, D “近年来少数民族‘剧’类作品创作步伐加快,从中折射出少数民族文艺正逐步走向成熟、更加繁荣多彩的可喜态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志湘说。4 {6 y6 e! P" b3 J. ~
! b7 o7 V" Z) O8 l$ K' s0 s! G 以传承为“底色”
! O) F0 z( R# I, C+ o6 O# i6 Y& m' G# w7 ]
以创新来“点睛”; ?3 X6 S; Y. @: N- n, Q
4 \3 O7 T# g9 a 本届会演荟萃了5台属于少数民族独有剧种的戏剧,即西藏和青海的两台藏戏,广西的壮剧、云南的傣剧以及江西的畲歌戏,数量为历届之最。
1 o8 |0 H8 \2 b) W8 F6 n% J, o1 O4 {3 x# o) u" s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牢记于心。参演剧目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创新。有的以少数民族剧种独有的表演形式为基础,适当借鉴了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和管弦乐队演奏;有的将地方戏曲与西洋歌剧无缝链接,有的尝试芭蕾舞与藏族舞的有机融合,有的吸收文学、电影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