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中国交响乐事业发展不懈追求
, Z, i# t2 g" v! \$ }5 j' {# P5 @( _7 J# z; T- S. Q; R7 n
——记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成立六十周年( }! J. K; H4 d3 E4 Q( g
: S7 |$ @' c" j+ w9 ~) w# l “60年前建团之初,我不会想到在96岁时还能再次站在这个交响乐团的指挥台上,为她庆祝生日。”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六十周年庆典音乐会”上,96岁指挥家韩中杰坐在轮椅上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奏了观众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后感慨万千。
" c, R- k, H% g
9 R4 w* d% B; r 这场音乐会上,从中央乐团时期到中国交响乐团时期,对乐团作出重要贡献的余隆、胡咏言、谭利华、邵恩、李心草、汤沐海、陈燮阳、韩中杰8位指挥家依次登台。担任中央歌剧院副院长不久的中国交响乐团前任首席小提琴刘云志又一次坐在熟悉的首席位置,与乐团100多位音乐家共同带来最能体现乐团水准的8首中外经典之作。
0 X9 S* U" ~3 u( X8 d8 n4 c! `& I
为创作燃烧自己
# v! ~! ?5 O% Y+ G' X# v j- |9 {4 h4 ^' y9 ~
1956年7月,中国的国家乐团——中央乐团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在60年前物资匮乏、信息不畅的时代,以李德伦、严良堃、韩中杰等为代表的指挥家带领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合唱队、室内乐队、独唱独奏小组和创作组的艺术家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 f$ P% b) v% n8 R' x- `- Y
8 \1 G3 o6 u& I1 \- ^+ ^( r( F. t& d 中央乐团成立之初,只能演奏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的部分乐章,但仅仅用了3年,乐团就成功演出了带合唱的大型交响乐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原中央乐团大管首席刘奇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景:“那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当时观看演出的德累斯顿管弦乐团全体成员一直站着鼓掌,他们的双簧管首席表示,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好的交响乐团,能把‘贝九’演奏得这么好!”/ {' k4 d! y) C
, n- _' ^( S- c5 Z$ d. E/ [
1979年,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与中央乐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他演奏的曲目有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由李德伦指挥。在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时,梅纽因听到中央乐团双簧管首席章棣和的一段独奏,感到不可思议的美。演出结束后,两个人在后台见面,梅纽因才发现,章棣和的双簧管不是木管,而是有机玻璃的。他被中央乐团演奏家的境遇和对艺术的追求感动,回国不久,就专门订制了一支双簧管赠送给章棣和。20年后,章棣和吹着这支双簧管,与再次访华的梅纽因合作,共同演奏了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别有一番意义。
* m, H; V, b2 o! _ y/ \) v1 N3 t6 V% E2 j& F" e# b
回忆起中央乐团在音乐创作和演出排练上的点点滴滴,很多老一辈艺术家都有无限感慨。91岁的原中央乐团合唱团独唱女高音翁若梅说,当时中央乐团的演奏家也搞创作,虽然没有委约,更没有稿费,但大家只要有想法就一起尝试。为了把《黄河大合唱》改编成钢琴协奏曲,主创人员住在排练场,一个星期没有回家,凭的是一股为创作燃烧自己的劲头。
( I! Q* R2 \. b0 u. j$ m+ {$ ^9 r6 C
g+ r$ y8 A. s 原中央乐团合唱团歌唱家章雪萍回忆起第一任团长李凌时说:“他是一个平易近人,没有任何架子的老头儿,但是,他有能量在全国挖来顶尖的艺术人才。”章雪萍和老艺术家们永远也忘不了他们在菲律宾参加第一届亚洲国际合唱节获得第一名时的情景,更忘不了严良堃严格要求他们经常举行业务抽查和考试的情景。& P6 z% `$ j+ k0 F' q
R+ }5 O" R' d: \9 U 乐团精神薪火相传0 u4 D! v' L) V& I" W- L
% D c, M$ M8 S v
1996年,中央乐团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交响乐团,乐团的精神一直传承。
3 E, V) |% R' x% f w: t8 X: p2 S5 d# o, d3 S' L+ ?
现任中国交响乐团的代理首席赵坤宇从音乐学院毕业后就报考了中央乐团:“1996年重组后,原中央乐团的演奏员只有20多人留在乐队里,但是,中央乐团的精神,我们没丢。排练时敬业、演出时投入,始终将自己的理想融入音乐。这就是乐团60年的精神传承。”
* x& [0 J2 Z# Q/ r, M4 e1 p, y. ~$ A' n. ]" O2 c* t; a6 l" l: D, K# M
中国交响乐团首席常任指挥李心草见证了乐团重组后的发展,也目睹了乐团精神的传承。“中国交响乐团是中国掌握曲目量最多的交响乐团之一,放眼世界,我们的曲目量也值得自豪。我们还有一件法宝,就是对于中国曲目的积累。每年通过‘龙声华韵’系列音乐会首演或推介的中国作品,成为我们最大的财富。”李心草说。
* V4 j) H/ u% G }7 d3 b2 W; c, ~9 J ]: X, o. c% `4 D. x, ^
在李心草看来,国际巡演是考察交响乐团实力最好的方法之一。自1999年至今,李心草多次率领中国交响乐团在世界各地开展重要访问演出,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的美国巡演:“那一次巡演,无论是日程还是曲目量,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罕见的——51天走了美国16个州的29座城市,演出30场。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难,高水平完成了巡演,其中还有不少带病坚持完成演出的音乐家。这是中央乐团精神传承的最好体现:1987年,中央乐团首次访美,为期42天的美国之行,他们为24个城市的4.2万名观众演出26场。”7 ]$ Q/ W# G8 x. i
6 q# i% |. g( K9 ^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接轨2 V; X1 E/ A# V; ~) h* U, x# D1 F" K
7 }" V, i# M. t$ c “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的60年历史是沉甸甸的,它影响了几代人,我也是其中之一。对于西方的交响乐团来说,我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但是对于中国交响乐历史而言,乐团积累沉淀的中国音乐文化足以给中国交响乐事业带来一笔丰厚的财富。”中国交响乐团团长、作曲家关峡说,60年来,乐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水准精湛的艺术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爱古典音乐的观众,但最重要的是,艺术家传承下来的为中国交响乐事业发展矢志不渝不懈追求的精神,是乐团最引以为豪的财富。
4 I0 d! w4 W- \7 T6 j! a) u
/ D3 [- f/ ] \) [2 A. |6 q! s 如今,乐团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关峡考虑更多的是乐团如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接轨。“就目前的状态来说,无论是从其世界影响力还是对中国交响乐的影响力来讲,乐团处于一个最好的时期。一方面,我们持之以恒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重庆建立‘三下乡’基层联系点,在云南红河州建立了创作实践基地,在双向互动中多出作品。今年得到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我们还开展了乐队首席及声部首席人才培养项目,大力扶持、帮助地方交响乐团声部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还探索交响乐新的传播推广方式。团庆音乐会联手维也纳国家大剧院的直播平台和国家大剧院直播平台,向国内外直播音乐会盛况。以后凡有重大的音乐庆典和音乐会,我们会采取这种形式,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手段传播推广交响乐。”关峡说。
3 C) I4 [% s# Q* y K
7 v# f) w% z7 `+ t7 z+ @/ c4 c 艺术家们表示,我国的交响乐事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中国交响乐团力争不负使命和责任,为海内外观众创作演奏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