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水土养一方歌舞剧。要找回人文艺术的灵感与热情,寻找中国音乐剧的根脉,必须回到以民间小戏、歌舞小戏和地方戏曲为主体的区域音乐剧中,这并不意味着要回到过去,而是要走向未来。每一个地区的歌舞叙事之花,之所以能四季不停地灿烂绽放,是因为孕育每一朵花开的土壤都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一般的鲜活。这种新型区域音乐剧,既涉及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也涉及重建歌舞与戏剧的和谐关系。它是生态的、整合的,也是科学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应该处在中国音乐剧产业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的最前沿。
: s8 i1 _4 g1 V/ x" e {0 o9 O# T, R# g' B- T
音乐剧确实有传统音乐剧和现代音乐剧之分,而且现代音乐剧赓续并超越了传统音乐剧的内容和基本原则。与中国传统音乐剧的“对子戏”或“三小戏”相比,现代音乐剧在戏剧结构、文学素养和美学意识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的主体内容是以有歌必有舞、歌舞必均衡、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虚实兼备、以实为先、戏剧为本、整合为要这些顶层设计为载体。这是一种基于现代社会的歌舞叙事形态。不论是中国的地方小戏、歌舞小戏,还是歌舞剧中的歌舞叙事要素,其本身无法成为现代音乐剧的戏剧主干和基本结构,但无法否定这些小戏和歌舞剧就是传统的音乐剧,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俨然构成中国现代音乐剧的思想资源和技术资源。
1 I% Z% j7 a* H3 Z. Y( N3 H$ R% M" o E" D$ Y
中国不是一个音乐剧强国,但一定是一个音乐剧资源强国。我们如果不把中国各地无比丰富的民间小戏、歌舞小戏、地方戏曲和传统歌舞剧,以中国现代音乐剧的形式优化整合起来,真正与现代观众的审美做无缝结合,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音乐剧强国。这个关节点一旦突破,中国音乐剧产业才能翻过群山峻岭,进入一马平川、所向无敌的平原。4 L9 F+ \1 r- D0 ]
0 R, B, x( V4 M9 X8 ^
建立“区域音乐剧-中国音乐剧-世界音乐剧”三者为互哺关系的视野,不仅是中国国情所要求,也是让中国音乐剧跳脱西方中心主义局限和中国音乐剧成为世界音乐剧强国的切入点,更是中国音乐剧产业与世界音乐剧产业“接轨”的结合点。这关乎中国音乐剧的未来宏图和愿景。所以,应该把三者的关系提升到定义中国音乐剧的基本理论框架的高度,或者说从三者关系出发重构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实践纲领。这既是真正的“回归”,又是真正的“创新”。我们要开启被音乐剧界主流话语建构的“舶来品观”所遮蔽的“中国视界”,在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音乐剧产业体系的实践中,寻找有中国风格和国际视野的中国音乐剧理论体系创新的突破口。
# l. j" Y. t2 |9 G/ Q5 U, ^9 E
4 I' r, Q8 u' A, G" _4 c( T 正如不懂叙事音乐剧的音乐剧人,不是一个合格的现代音乐剧人一样,不懂民间小戏、歌舞小戏、歌舞剧和戏曲的音乐剧人,不是一个称职的中国音乐剧人。如果中国能涌现一批具有直接与百老汇主流对话的功底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美妙之处的音乐剧制作人或音乐剧投资公司,那么,中华传统歌舞叙事资源里丰富而绮丽的美妙片段,只要能得其一二并表达出来,便足以让中国音乐剧以独特的魅力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