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虎是用户之虎。简单粗暴来说,青歌赛就是学院派的歌唱比赛,不能满足社会大众求新求变求话语权的需求。现在的电视观众早已不是传统传播学笔下单向的“受众”,而是经过互联网训练过的、被地方卫视诱惑过的“用户”。现在的用户占据买方市场和注意力经济的优势地位,眼光挑剔态度傲娇,你不让我投票我就在网络上吐槽青歌赛是“老歌会”,你不让我参与我就不跟你玩儿转头跑到“奇葩说”刷起了弹幕。也别怪新世纪以来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几个歌唱比赛节目都在使用“不专业”的大众评委,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不使用大众评委的比赛才是“不专业”。大众评委不仅让电视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还可以有效消减“裁判舞弊”的质疑。 9 O X8 T# a* k* M5 m! G! j4 @9 P
第四虎是“平衡”之虎。京城乃有势力之人荟萃之地,碰到青歌赛这种“有级别”的赛事,不知来自何方的“神圣”就三三两两冒了出来。什么样的选手能进入决赛?进入决赛的选手能取得什么样的名次?门道恐怕不止于歌唱水平。3 v. A, {! r; d. Q
/ n' a% {% j) E) C3 s7 w7 `. E( u 四只老虎拦在路上,眼看着青歌赛收视率低社会争议大,又逢国家出台政策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这活儿真的没法做。《我为什么怀念青歌赛》一文把青歌赛和春晚并论,依我愚见却不恰当。三十年来,春晚不是单纯的娱乐而已俨然成为新中国的新习俗,央视这样的国家级媒体做春晚远比地方卫视占上风。何况春晚不过是除夕一晚的事儿,如果也延续上几周,你看收视率会跌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