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U; I$ P% Q" O C: I. W* n 但是今年的这种支持,却是过犹不及。苏打绿近期作品跨界太过,媚雅倾向十分明显,整个向古典音乐靠齐,歌词诗化严重,甚至比诗歌还含混。媚雅除了是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亚文化凸显格调、附庸风雅的手段。苏打绿唱摇滚,可一点都不摇滚,甚至有些娘,但是这种气质正好迎合了绝大部分粉丝的中性气质追求,这种追求从追捧超女冠军李宇春就已经开始了。当代流行音乐与诗歌的关联越来越明显,歌诗传统一步步复兴。这些都是媚雅的表征。媚雅并不是彻底雅化,而是向高雅靠拢。苏打绿却是直接奔高雅而去了,因为大家都不懂,自然也就是精品了。除此之外,粉丝的情怀也左右了组委会的客观性,评奖很难说是从作品本身出发了。独立音乐人有自己的音乐态度,但不是一味的玩高深。也正是被寄予了如此多的希望,苏打绿希望能给听众带来更大的回报。探索的步伐越走越远,甚至快过了整个时代的品味。 f# v& j# N( B% f: W9 X) z- P `. V8 _: {5 ~! S$ w
金曲奖本身是一种媒介,奖项的设置主要是传播优质音乐,扩大流行音乐的影响力。可是金曲奖自己却被其他媒介左右,最为典型的是被内地的音乐娱乐节目左右。甚至在台湾已经出现了做音乐就是要送到《我是歌手》节目才算成功的病象。苏打绿因为风格获奖,其他很多获奖者因为影视节目带来的影响力获奖。获奖的参考来自音乐之外,依靠的是伴随文本。主要内容之一是电视节目,其二是影视剧。比如今年这一届新人奖是参加过《超级星光大道》的谢震廷,与他竞争的是参加了《中国好歌曲》的苏运莹。其它获奖者如彭佳慧,竞争者如蔡健雅、张惠妹都与音乐娱乐节目有关,歌手围着电视转已成为常态。电视作为受众最广的媒介,推出新星、扩大歌手知名度是题中之义。但是评奖不该再以此为标准,而应从作品本身出发。 $ v. S8 ~& z. s. \* J) w: c( [( I7 N) }7 @
金曲奖一届不如一届,奖项设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没含金量。扩大歌手影响力和推出新人的平台多了起来,金曲奖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既然要办下去,就应该有自己的态度,要知道,受众打分不可能只从情怀出发。有意思的是,这一届金曲奖,内地歌手崔健也获得了一项大奖,获奖作品《光冻》的媚雅程度与苏打绿也有一拼。而且,崔健也参加了某电视音乐娱乐节目,虽然是以嘉宾身份参加,不知道评奖委员会如今是否真的以此为获奖标准参考。$ A. t# L8 {1 m. J+ @ n
8 I7 N9 Y; ^2 ~: O 在获奖名单公布的前几天,李宗盛感慨:我们最大的痛苦,就是发现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垃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多。苏打绿的作品是否也被李宗盛归为此类?流行音乐的奖项设置本身是为了从沙中寻觅金子,如若奖项本身只从情怀出发或者自身深受其他媒介左右,即便存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大众也没有机会碰到。这是一个贩卖情怀的时代,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奖项都颁给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