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包括《白毛女》《骆驼祥子》《卡门》等来自世界著名剧院的中外13部歌剧电影登陆全国八大城市的院线进行展映。本次影展获得了业界和公众的关注,也为相对小众的歌剧艺术增加了不少舆论热度。在新兴媒介崛起、人们的审美习惯发生变化的环境里,经典歌剧结缘电影艺术,能否成就一场美美与共的联姻?
) x n5 u( w! P( ~4 b2 m, s$ {7 B" O+ ?- e7 Z* D5 P
电影使歌剧不那么“高冷”
: u: ?) s5 s* [/ o; t% l6 t5 W! b1 U- W7 s, I" V
走进电影院看高清歌剧,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潮流。2006年,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率先启动“高清歌剧直播”项目,这一模式随后被英国皇家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等效仿。歌剧电影成为连接歌剧艺术与观众、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 {* i$ _$ ^" B3 O- g1 G
) _# I8 Y0 l- L2 W! Y6 g “歌剧在剧院演出,每一场都需要演员、乐队、灯光等台前幕后人员参与,耗资较大。而电影录制完成后,可以重复放映,节约了制作成本,也降低了观众欣赏歌剧的经济成本。同时,院线发达的宣传和票务系统也有利于将歌剧艺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张佳林介绍道。英国皇家歌剧院媒体负责人托尼-法洛威尔则认为,歌剧电影以画面辅助音乐,有利于对舞台时空的拓展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可以使相对“高冷”的歌剧艺术变得通俗易懂。
0 r. @7 ^* D+ z U8 N. m/ u8 L9 S1 @' H+ @( _
坚持歌剧电影的艺术品位
9 d5 n/ n; G' E' S# R: p) A7 w! r$ t; n& Y# B
虽然电影在扩展歌剧的传播价值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歌剧电影与歌剧毕竟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不能完全将歌剧艺术的创作规律套用到歌剧电影创作之中。国家大剧院歌剧顾问朱塞佩-库恰举例说,观众只能对舞台表演进行固定角度、远距离的观赏,因此要求歌剧演员采用夸张的妆容和表演。这些为适应舞台演出而形成的艺术特征在电影镜头多角度、近距离的刻画中却容易显得虚假做作,这就成为歌剧电影拍摄的一个难题。
( c( W N W. `, y) z/ G7 @$ Z9 ?% O1 ~7 I
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内容主编高屹则看到了电影与歌剧叙事节奏的不同。“传统歌剧通常是宣叙调与咏叹调结合,对剧情进行画廊式的呈现。当咏叹调停下来抒情时,就形成了对时间流的打破。而电影拍摄要求其叙事节奏更为连贯。”歌剧和电影还存在虚景和实景之间的转换、电影拍摄中声音位置的转换等差异,这些都对歌剧电影的拍摄提出了挑战。& l0 |* S" ^: u( p6 g
8 l4 Y" S" P1 `6 m7 \
著名乐评人王纪宴认为,歌剧电影永远代替不了现场,但它也是一个有独特魅力的、能给观众带来享受的艺术门类。只有保证歌剧电影的艺术质量,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才能促进歌剧电影乃至歌剧艺术的传播和推广。2 M. ]" M- B6 l) O9 d9 w
6 @7 D! b: j" P- A 注重对观众群的培养2 y0 M) ]) y& G4 [. Q
' P$ b7 [8 v+ h0 A6 H, C 虽然歌剧电影对歌剧艺术进行了通俗化的呈现,但相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歌剧电影依然属于高雅艺术的范畴,普通观众很少自发去电影院观看。因此,歌剧电影放映不能遵循普通商业电影的放映模式,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张佳林强调,培养观众的审美口味需要时间,歌剧在电影院里放映,其推广的效果可能要若干年后才会看到。因此,歌剧电影的宣传发行要常态化,不应过于追求短期收益。
" |; G5 n: R2 s1 x6 h$ a& R! m1 `( W# o
目前,一些艺术电影院尝试用搭建社交空间的方式,来助力观众群的培养。百老汇全国院线运营经理王杰表示,除了放映厅、小卖部之外,他们还在影院内设置了咖啡馆、书店这样的社交场所,便于观众在放映结束后相互交流,以实现对影迷社群的培养。一些歌剧电影的宣传方也会开展沙龙等活动,邀请专家与观众对话。
0 ?( M% [0 u& ]' g+ |% ~8 Z$ V
& W9 I5 n' o/ h. y( y, s 除了在宣传层面对观众群进行引导与培养外,歌剧电影本身的制作也要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高屹指出,传统歌剧的演出时间很长,有的甚至长达四五个小时。在拍摄歌剧电影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对歌剧作品本身进行提炼删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