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f9 j( H. n0 _ 一部作品激活了山西唯一民乐团) [* ^$ n1 q V; x+ J& p" n
7 r7 K. }: Z1 J! m X F 山西素有“民歌的海洋”之美誉,但民乐却稍显逊色。在全国,有名的民乐团屈指可数,创建于1962年的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虽然称不上名列前茅,但始终坚守。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乐团始终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发展,曾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并具山西地方特色的民族器乐作品,如唢呐吹奏《三对面》、吹打乐《大得胜》《喜酒歌》、打击乐《戏文武韵》、琵琶协奏曲《云冈印象》、笛子协奏曲《走西口》等。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乐团完成了享誉中外的“黄河三部曲”——《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的伴奏任务。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在年轻团长刘牧的带领下,以乐队38人的坚持,让山西的民乐获得了新的机会。4 j7 ^* o/ Y" U
j; c# c$ H; X, c% w0 O3 v1 g6 H; I2 b3 G
近年来,山西省演艺集团不断创新推广山西演艺事业,更是想方设法希望能够保存山西民乐的文化之根,他们更期待着一部能够激活民乐团的叫得响的好作品横空出世。2014年冬天,刘牧团长和王丹红在一次专业会议上相识,刘牧非常欣赏王丹红的创作才华,而王丹红也对坚守在地方院团艰辛度日的这位年轻有为的领头人充满敬意。2015年4月,王丹红接到乐团的正式邀请,创作一部民族管弦乐组曲。对山西文化饱含深情的她,很快赶到了太原。“1000多元的基本工资,几十人挤到一间排练室,他们对于民乐的热爱,真是让我感动。”王丹红说。当年7月27日,她与省歌舞剧院的代表组成《山西印象》申报小组进行答辩,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用民族管弦乐形式讲述山西故事的创意以及山西自身丰富的地方音乐资源,得到了艺术基金专家组的一致肯定。9月15日,《山西印象》正式申报成功。“每年全国上报上万个项目,最后才确定几百个,对于原创作品的构思,更是达到国家级别才给予资助和扶持,相信正是《山西印象》的构思和立意着实打动了专家评委。”山西省演艺集团董事长贾新田表示。5 O5 f( u2 ~; n6 Z
$ p( A# C1 q6 e6 C; W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山西印象》自立项起全团上下都高度重视,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提纲论证、曲谱撰写、乐队试奏、合成排练,我们请来了著名的民乐指挥家张列做首演指挥,请来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名誉首席、演奏家姜克美做板胡独奏,大家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刘牧对记者说。事实上,在来自陕西、河南、江苏、北京、天津等地,甚至是台湾的民乐团团长以及专家们的眼中,《山西印象》不单单是一部作品那么简单,更是为大多艰苦求生的地方民乐团树立起一种自信,而且大大提升了乐团的演奏水平和对原创作品的理解和演绎的能力。可以说正是这样一部年轻的作品激活了一个乐团,具有凝神聚气的效果。" V D0 p# l) C* L( J
- f3 F2 Y- v$ z7 d. G; v' L
作曲家心中流淌的“黄河九歌”3 c! X* v6 y; M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