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71|回复: 0

[名家特写] 挑战马勒的神经质

[复制链接]

4944

积分

12

听众

230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944
玫瑰云玫瑰 发表于 2016-8-15 07: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勒的交响曲创作是自贝多芬之后德奥交响曲的又一座高峰,他的十部交响曲串联起来仿若是一部宏伟的英雄史诗。他在每一次创作中都开启新的作曲实验,每一部作品都是对音乐语言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其中有一部作品,虽不如“复活”、“千人”等作具有超高的知名度,但却是在指挥和演奏上成为最难攻克的一首,这便是马勒的《第七交响曲》。
9 f% z3 [: s2 K4 f- O4 Q  @! a# N$ s8 m
  马勒的《第七交响曲》在指挥界素来有着“鬼门关”之名声,较之马勒的其他交响曲都是少有上演的一部作品,上海爱乐乐团能在本乐季的闭幕音乐会上选择挑战这块硬骨头,不能不说是勇气可嘉,更是直白地表明了他们试图证明自身演奏水平的决心。7 J$ J5 J* @& J' k; L- ~
4 e  I) h9 P  _4 w8 C
  笔者想起前不久才在同一间音乐厅中聆赏过由艾森巴赫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的马勒《第六交响曲“悲剧”》,考虑到马勒交响曲创作中一贯的上下文关系,此时来聆听汤沐海执棒上海爱乐乐团的《第七交响曲》恰成为不经意间的最佳选择。马勒内心的英雄形象在《第六交响曲》的最后一声锤击中颓然落败,而后,《第七交响曲》将此前频频对英雄命运的探讨转向对大自然的思索,也许正是表现内容的转换,在音乐语言的发挥上给予马勒越发紧绷的神经以更大的空间,才使得这首作品如此与众不同。
2 D- ]$ t1 A7 D: P
2 p+ H/ m% s4 r* T  “第七”的特别之处首先凸显在音色的纷繁杂乱中,第一乐章开篇就显现出这一点。各声部不同乐器的零散出现是对乐队配合默契度的最大挑战,尽管破坏方向感是作曲家的目的,但乐队的表现仍有些忙乱,承接重任的铜管声部似乎也还未进入状态。为了制造混沌的音响效果,马勒在第一乐章就使用大量打击乐,这也是交响曲创作中少有的现象。此外,第四乐章中原本选用曼陀林和吉他作为特色乐器,但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本场演出用中国民族乐器柳琴代替了曼陀林,也令观众席上产生轻微的争议。
$ n8 z$ N7 _1 C  n) O% b3 H
0 a4 G) p* V3 H$ l1 v( g  对传统交响曲结构的突破是马勒创作的一大特点,“第七”也不例外。在首尾两个乐章的包裹下,中间的三个乐章自成一体,点出“夜曲”的主题。第二乐章的演奏是本场表现最为出色的一个乐章,乐队找回了步伐,各声部协调而统一,正是在这个乐章之后,观众席响起了掌声,虽说在交响曲乐章间歇鼓掌有破坏乐曲完整性之嫌,但掌声的响起也表明听众对这一乐章演奏的肯定。第三、第四乐章持续梦境的幻想,第五乐章重新回到第一乐章的语境中,仿佛是作曲家从梦境中醒转,又回到混乱不堪的现实,也难怪有评论者称这部交响曲是白昼与黑夜的交替。
' ]% h0 F& i, {7 J
* J! |3 p3 }% z  在复杂的音色设计与特殊的结构布局之外,“第七”的演奏难点还在于节奏的自由多变。这里的节奏感不只是针对节拍转换的操纵,更多的是一种步调的伸缩,特别是在第五乐章中,为了更好地引领乐队,汤沐海还在指挥台上晃动起了舞步,用全情投入的身体语言带动乐队的音乐表现,打击乐也再一次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在回旋曲主题的几次往返中达到最后的高潮。
, S4 X7 y6 J) z3 i. _+ c9 q" N" T
3 }: C% I2 @" C# u$ R4 x  马勒的神经质确非常人所能承受,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第七交响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这样一部公认难度极大的作品,上海爱乐乐团在汤沐海的带领下展现出自信的台风,尽管在演奏上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之处,但这已经是一次难能可贵的自我挑战。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6 09:29 , Processed in 0.14265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