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F' j) c3 N' s( m O 三是整个选秀节目内容千篇一律凸显原创的匮乏。从整个音乐娱乐节目内容构成来看,原创的匮乏更是达到登峰造极。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电视选秀节目的风向标,吸引各个电视台竞相效仿。众多的电视台跟风,一时间选秀声四起。很多网络平台也加入此行列。这些节目不管质量如何,只是当他们涌入观众的视线时,观众就会觉得这样的选秀节目不再新奇。这种盲目跟风非但没有让观众觉得眼前一亮,反而加深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当中国观众发现满屏都是电视音乐选秀的时候也就丝毫提不起兴趣来了。这种霰弹搬的节目冲击彻底粉碎了观众的好奇心理,节目司空见惯了也就见怪不怪了。虽然各档节目都挖空心思制造看点,但是无差异重复使得节目一片雷同。8 w$ u* U3 I% S; `7 ]6 X
/ V; x9 r* f. u- g6 z0 V% w
几十家电视台一窝蜂搞这样的节目,都是在缤纷绚丽的外衣下进行俗套的重复。都要标榜真人秀,都要PK,都要现场观众的互动,投票、抉择。不断翻新的游戏花样与规则,实则是单一模式重复。更为主要的是,这种从国外整体引进的节目模式,本身就是模仿,这种模仿之路还能走多远?( h2 \* u$ M& @9 b+ d k% n
9 S. N; v' Y L2 p
流行音乐是标准化的生产,无差异的后果就是同质化,平面化。流行音乐本身就是无差异重复的产物,其标准化是市场控制的结果。当某一首流行歌曲获得巨大成功,成百上千模仿它的其他歌曲就会出现。最成功的音乐类型,包括其元素之间的比率都会被模仿,最终被标准化和程式化。在文化工业时代,如果不遵从这些游戏规则便会被排斥在外。在竞争过程中,真正有个性的音乐创新既不受文化工业鼓励,也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与之相关的节目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中国新歌声》等节目将流行音乐的伪个性化与音乐娱乐节目的伪创新显露无遗。 " {9 H- U8 |; P, ]* {' }- Y6 T" i7 u
笔者丝毫没有贬低任何一种文化产品或者任何一个受众的意思,对娱乐音乐而言,存在即合理。这不是文化民粹主义心理在作祟,而是作为一名研究者,需要找到研究对象背后的东西,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我们不应当对音乐发展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而应该对此进行深刻探讨,将音乐节目与流行音乐的发展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创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