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湘粤,广东省文化馆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音乐文学会副主席;广东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
- q; Z8 `! X3 j3 u 他出版有《昨夜心曲》、《红黄蓝白紫》著作两部;出版CD、盒带唱片各四张:为《上海故事》《红土情》《双凤奇案》等20 余部电视连续剧创作过片头、片尾及插曲(词);为中央及各省市电视台数十台大型文艺晚会创作过主题歌(词);获国家级、省级大奖100余个。代表作品有《真的好想你》、《牵挂你的人是我》、《桃花岛》、《扎西得勒》、《真心真意谢谢你》、《微笑》等。
3 A+ q3 D; p2 A. h, s9 ` 朗朗上口的流行曲词,是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填词人背后的思路轨迹,了解他们为作词所作出的积累与付出?日前,著名填词人杨湘粤做客广东省文联“百家千场艺术讲座下基层”活动,在中山市文联文艺家活动中心与中山一众作曲填词人座谈聊天,一边讲述自己的填词心路历程,一边指导年轻作词人突破瓶颈,敢于在曲词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将作词艺术融入到身边的时代发展之中。" W6 S- ?, y& F" {7 C+ o) N8 w
歌词非诗词 要好听好唱7 e1 u$ B5 ^) A4 G# A- Q% S7 X
记者在现场看到,杨湘粤坐在一群来自中山各地的填词爱好者当中,谈论填词的准则与乐趣,不少年轻作词人自告奋勇,将自己新近谱写的歌词送到杨湘粤跟前,让其品读点评。4 f* x: o& J+ R3 |& x6 L$ `' m
其中,一位平日在三角某企业上班的小姑娘送上新作三篇,跟杨湘粤探讨歌词中意象运用。“歌词通篇贯穿着 ‘田野’这个意象,不少歌词显示出这个意象有很多拟人化的举动。那么这个‘田野’是个人物吗?如果不是的话,‘田野’应该要回归到物象本有的属性当中,做合适的表达,连贯地表达你的情感。”杨湘粤说道,小姑娘的文学能力出众,现成的歌词之中透露出浓厚的诗意。然而,作词时必须注意,歌词不等同于诗词,用写诗的方式照搬到作词之中,多数情况之下并不能成功。% w) k( M: S1 `1 @: _
杨湘粤继续谈到,歌词需要谱曲唱出,因而字句之间需要具备韵律之美,唱起来朗朗上口,才能够得到听众的接受与喜爱。为了说明这层关系,杨湘粤特别以去年去世的著名诗人汪国真作为例子。“汪国真先生的诗歌写得很好,我年轻的时候,他的许多诗篇风靡大学生群体。近年来,他的诗歌还经常被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然而,汪国真也曾“转战”填词领域,但在杨湘粤看来,能称得上成功的作品较少。究问其中缘由,就是将诗歌照搬到曲谱之上,文学的优美没有跟上旋律的节奏,因而无法让听众体会作者希望呈现的美好。! J/ E' l6 E* G% J* a, u- T4 ~
此外,杨湘粤还提醒,歌词的意象不能如诗词一般明显具体,缺乏了想象空间,歌词就会干瘪,缺乏了丰富的美感。
7 \( Z7 F3 G" L& `* O! m9 y歌词需融入作词人的真情实感* B2 c$ x; H7 p Z$ l
作词人在明确了写词方向后,就必须明确构成内容,方可写出好歌词。对于杨湘粤而言,融入作词人的专属主观情感,才能让歌词拥有澎湃的生命力。2 p' b' d9 ]) D% }9 u' l' b) D
谈及主观情绪融入,杨湘粤对当下业界创作不无担忧,因为当下不少年轻词人,喜好堆砌华丽辞藻的形式,去营造虚有其表的作品美感,却没有赋予作品独特的精神魅力,让不少听众欣赏之际,感到味同嚼蜡。创作的方向偏差,既源于业界的量产化趋势,也源于新晋者的思维懒惰,极少将生活感知融入创作。“艺术不仅仅是文字的游戏。歌词沟通彼此,所以必须走心。比如写木棉花,仅仅描写她们的颜色、形状、香气等人尽皆知的外观特征,显然是不够的。要让作品与别不同,需要发挥属于自己的想象力。”谈及原则之余,杨湘粤还现场授艺,引导在座词人激活想象,“当你根据一个意象开始创作时,你可以首先预料,一般人会通过这个意象想到什么。然后,避开这些一般答案,再天马行空地拓宽自己的视觉,找出不一样的素材。”
& S7 ]+ Z9 s/ @* ` 在杨湘粤的理念中,个性感受的重要性,甚至能够融入许多宏大的主题当中。过往,杨湘粤为不少政府部门写过弘扬正能量、表现时代发展的作品。
6 a9 E5 k" ]. L X# J 例如,广东省政府曾就改革开放主题,邀请杨湘粤撰写歌词。“许多作词人会把‘改革’、‘发展’等字眼、宣传口号直接托出。这样作词并无不好,但容易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相反,杨湘粤将这些“关键词”省去,写出“每座高楼都印证辉煌,每条大道都通往繁荣”的词句,既融入了个人对改革开放的直观感受,又避免了用词上的雷同。- ]0 Q" Z* b7 \% E# Y/ @
但杨湘粤提醒,当今不少流行歌曲作词人的维度横跨不同的时代、社会背景,新词人在形成自我个性时,不能照搬对方的风格。“根据身边的环境、时代特点进行创作,作品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4 Z" `( g% L7 |' @, ]% r0 m+ Y* b" J
知识与阅历让歌词创作具备深度; w, h/ m2 [( f9 z' j8 p& m/ K; ~
在杨湘粤看来,在歌词中融入个性化的情感,既是容易的事,又是困难的事。因为歌词主观化的同时,也是在方寸中构建一个完整世界的过程,作词人在此过程中做到尽善尽美,委实需要足够的积累。9 v$ l; D, t: U7 i. j
完成一个主观世界的构建,仍需一两句宛如石破天惊般的警句,直通听众们的内心深处。此时,单纯的词文选择已经不起作用,作词人必须动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阅历感悟,方能打动人心。“文学、戏剧、音乐、自然科学都是作词人需要专注吸收的知识领域。大家浸淫其中,就能明白其中的好处。”) Z6 S2 S6 O0 V, s) W- I. w9 {
杨湘粤说到浓处,哼出了自己的一首作品。“窗外的雨,谁说不是流泪的云?”腔调悠扬绵长,在场的听众都沉醉其中。杨湘粤唱罢解释,他是将自然科学的积云化雨原理变化成了歌词的灵感。& n& O2 ^ ]5 a6 a2 Z
此外,这种科学原理变成歌词,还融入了杨湘粤个人的人生参悟。“云在高处时风光得意,化雨落地之际岂不落寞凄凉?其实,生命是平等的,云雨正如人生的不同状态,得失成败皆有其时,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意义,无需过分在乎得失。” 8 R1 B8 R& f+ x! G- K4 E'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