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89|回复: 0

[短篇小说] 最繁荣的为什么是中篇小说

[复制链接]
anxin 发表于 2016-8-9 22: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如今的文学创作领域,一个被广泛公认的现实是,中篇小说是各类文学体裁中最繁荣的一种。以严肃文学最重要的展示平台文学刊物为例,我们看到,不但各种原创刊物纷纷把中篇小说作为主打内容,那些直接面向零售市场、精准跟踪读者需求的文学选刊更是如此。而且,中篇小说不仅在作品数量上丰收,在艺术品质上多年来也始终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整体上实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多视角无缝呈现,对活跃在人们视野中的各种公共话题都进行了广泛关注,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物的现实际遇和精神空间都在作品中得到全面的展示。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中青年作家不断创作出优秀中篇作品的状况,又给知名作家带来动力。除了莫言、余华、贾平凹、王安忆等少数作家集中力量在长篇领域深耕外,王蒙、张炜、陈世旭、梁晓声等创作资历深厚的作家也在频繁地拿出极具新意的中篇作品。可以说,中篇小说的创作队伍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数量最大、年龄覆盖面最广的。

  那么,作家纷纷把创作热情倾注于中篇小说原因何在呢?中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局面又是因何产生的呢?在中国古代,诗词、杂剧、小说之所以盛行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当时特定的社会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我们探寻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也应该在文学之外寻找答案。应当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分化裂变、社会形态的日新月异,一直在为包括中篇小说在内的各类文学创作提供着基础性动力,但最终只有中篇小说这一体裁抵达当下的繁荣。在我看来,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与新闻媒体的作用密切相关的。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开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栏目和各种都市类、财经类报刊,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深度报道,实现了对公共舆论的引领,刷新着人们对中国现实的认识。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外的书籍、观念、思想涌入闭塞多年的国门,国人实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思想启蒙,那么,在这一轮的媒体浪潮中,国人又开启了第二次启蒙,即看到了曾经被遮蔽的更加复杂、立体的现实。于是,人们开始带着问题意识重新观察身边的世界,渴望了解那些仿佛在一夜之间发生的深刻变革究竟意味着什么,又会对自己的命运带来什么样的冲击。至今,很多作家回顾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最初几年,文学被急剧边缘化的场面仍然心有余悸。但是,作家也是传媒的受众,是电视观众、报刊读者中的一员,他们在各种调查式报道中看到的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目击到的场景,直逼自己的心灵底线,对自己的灵魂造成挤压,迫使作家逐渐将社会问题、热点事件纳入自己的写作中。作家希望在作品中全景展示某一社会热点事件的发展过程,同时体现出自己的批判立场和情感温度,最符合这一标准的文学样式,显然非中篇小说莫属。

  如果我们细加分析,中篇小说和新闻报道之间其实是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各类媒体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个新闻热点形成后,报刊、网络都会进行全面及时的跟踪,作家足不出户,无须身临现场就能获得足以支撑小说框架的全部素材。作家体现在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和情感温度,又会和新闻报道的专业分析形成有效互补,使读者得到极为丰富深邃的阅读体验。

  当今的中篇小说,所关注的早已不仅仅是具体社会事件,读者感兴趣的各种社会话题,几乎都可以在中篇小说中找到回响。中篇小说在以更加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更加深邃的现实情怀,深度介入现实。荆歌的《珠光宝气》等古玩题材小说,裘山山的《死亡设置》、张欣的《狐步杀》等刑侦题材小说,杨少衡的《蓝名单》等官场小说,蒋峰的《翻案》等民国题材小说,杨小凡的《总裁班》等商战小说,阿袁的《米青》等校园题材小说,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热点话题,故事内核极具戏剧张力,同时善于以圆熟精到的笔法描摹人物内心冲突,读者由此形成强烈的代入感,深深沉浸在成人童话般的故事氛围中。一部中篇小说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乘兴而去尽兴而返的精神冒险。

  除了可以展现复杂多变的故事脉络和人物内心世界,中篇小说另一个令短篇小说难以企及的优势是可以在数万字的篇幅中,对各种引人入胜的细节进行淋漓尽致的精细描绘。总之,作家精心编织、打磨细节,在细节里营造出一个清晰逼真的世界。读者则反复抚摸、品味细节,在细节的带领下,进入原本陌生的阶层、空间。可以说,对于当前读者的阅读习惯来说,细节几乎和故事一样重要。既然如此,自然是能够容纳无数庞杂繁密的细节的中篇小说更能吸引读者,而不是缺乏回旋空间的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的兴起,当然离不开文学刊物所给予的充裕版面。作品总是需要平台的,和多年前因为订阅量大幅度下滑导致难以维持不同,当前的文学期刊,很多都能获得政府、企业的资金扶持。和任何一种投资一样,文学刊物也需要对投资人进行一定的回报,能较为直观地体现刊物品质的方式,无非是知名作家的原创作品。但是,文学的投资者往往并非文学从业者,即使他们对文学有所了解,经常也限于莫言、贾平凹等寥寥几个作家,而持续地拿到他们的新作,对于众多一年要出版6期或者12期的期刊来说,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期刊如果能拿到作者知名度稍逊,但艺术质量的确上乘、故事性较强、并获得广泛转载的作品,也是工作成绩的体现。这种情况下,中篇小说就因为篇幅较长、容量较大、更讲究阅读趣味,在和其他文学体裁争夺版面的过程中获得了某种优势,刊物往往也就更主动地寻找高质量的中篇作品。于是,中篇小说逐渐获得了稳定的生长空间。

  总之,当前的中篇作品中对“实然”的呈现可谓纤毫毕现,但对“应然”的追寻尚付阙如,这也是当前中篇小说创作中最大的不足。要克服这一点,作家还是应该从对情节、细节的追逐中抬起头来,以悲悯的情怀和超越性的目光观察现实,从而萃取出真正凝聚时代本质的故事。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6 17:45 , Processed in 0.03485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