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21|回复: 1

[歌词创作] 老知青忆:插队时迷上唱歌 专门用本子记歌词曲谱

[复制链接]

3646

积分

8

听众

183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3646

活动最佳作品

快乐佳人 发表于 2016-8-8 19: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知青忆:插队时迷上唱歌 专门用本子记歌词曲谱$ a4 g6 Y* q5 [1 e& q
2 K  ~$ Y/ s! Q& a4 \" U
b7059ef4726d70a_size24_w420_h300.jpg " A9 y4 h' O) |; N
2 c) l. x* ~3 a! [5 F
我保存着两个大32开的硬皮笔记本,那上面有我抄录的外国名歌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歌曲,其中一本的扉页上写着“没有歌声,便没有欢乐”。后来我又抄了第三本,那里面多了许多知青歌曲。这一切都是我插队时的杰作。农村六年,歌本与我须臾不分,在痛苦时它给我欢乐,在绝望时它给我期盼,颓唐时它给我力量。它给我带来歌声与欢乐。
9 O" z( m4 R5 W$ c1 e/ C. d
% y! R" Z: e5 u# P  k其实我本不喜欢音乐,缺五音、少六律,浑身上下没有一个音乐细胞,直到今天我连简谱都不识。上学时我最不感兴趣的就是音乐课,老师教唱时我往往大张其嘴做放声高歌状,不过这种滥竽充数一旦遇到老师单独教练就现了原形。老师似乎不愿与我计较或是认为朽木不可雕矣,只是摆手让我就座而已。因此我的音乐考试成绩最好时是三分,那还是老师照顾的结果。
' w; g/ l7 S3 v0 Q8 \8 m& m- ^$ R" x  F, h
《东方红》与《大海航行靠舵手》是每天必做的功课,而且这是考验一个人对伟大领袖忠不忠的政治态度问题,谁敢拿政治生命当儿戏。况且唱得好坏是水平问题,唱不唱则是态度问题。没得说,只有唱,管它好听不好听,管它丢脸不丢脸。4 z4 W, ?6 B2 ~. h6 k

% Z/ P1 O" K; N3 y  r& y想不到,插队不久我却迷上了唱歌。
' b3 _2 N' ?6 H% M
. R* ?2 P# S) X; d9 O! i6 j一同插队的有一位大我两三岁的高中生,他性格开朗,还有一付嘹亮高亢的好嗓子,在学校时就是文艺积极分子,每次演出总少不了他的男高音独唱,说实在的,他唱的《赞歌》真不亚于胡松华。“男高音”是个乐天派,终日在歌声中生活,往往是未见其人,已先闻其声。4 o0 ?+ L% Y* i! a. h

$ q! j6 g  b" t0 e4 ?村里还有一位同学虽然声音不美,但也是小曲不离口,我们常常嘲笑他的破锣嗓子,其实现在想起来人家那时用的就是气声唱法。不过他交际广、信息灵通,不少知青歌曲就是从他那儿学来的。; E, |1 b/ u% n3 B( u: w8 Q9 [
1 _3 P/ q2 @/ J' v: \2 o
为了排遣寂寞,也为了抒发一腔郁闷,再加上这些人的影响和熏陶,我以那五音不全的嗓子也偷偷唱起歌来。学歌总要有个依据,没有歌词曲谱毕竟难以抒情。幸好男高音有一本大概是六十年代初出版的64开的小书(比毛主席语录稍大一点),书名是《外国名歌200首》。在我们插队的年代这本小书风靡了所有知青部落,那时谁要有这本书,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可以找到饭吃。我对那本书觊觎已久,不过男高音把这个小歌本视为至宝,密不示人。我不知敬了多少烟说了多少好话,他才同意借给我,但有一条,绝对不能外传,他什么时候要就得什么时候还给他,我千恩万谢一通保证,他才千叮咛万嘱咐地交给我,我就像华老栓买到了人血馒头,虔诚地捧着他,并买了当时最好的笔记本边学边抄。4 c8 C" A' Z+ G2 K8 N5 ~$ n

4 y2 G( b8 F1 N( a  b0 \/ q4 ~为了抄那些外国名歌我真是起早贪黑,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不过因为我不识谱,所以抄起来格外费劲,只会看一眼抄一下。至于学歌纯粹是瞎掰,因为我不识谱,我能唱的歌都是我听会的,但是那许多动人的歌词却至今让我念念不忘。
0 Z4 u7 L; d8 @/ y1 a
2 V9 n# q' l) f2 Q8 Y! |4 m/ q不同的歌词有不同的主题,许多词准确地反映了我们这群人当时的心态。像一首苏联歌曲这样唱道“我们告别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这是当时国内的歌曲不可能有的情绪,它的人情味加速了它的传播,打动我们这些异乡游子,尽管人们认为它是修正主义的。唱的最多的当然是爱情歌曲,谁让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呢?再说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正值春情萌动的时期,爱的欲望悄悄在心里产生,歌声是最好的宣泄。对于那些离开了异性朋友的知青来说,相思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而歌声恰恰表达了难以言传的脉脉深情。你听那《夜半歌声》:“风凄凄雨淋淋,花乱落叶飘零,在这茫茫的黑夜里,谁同我等待着天明?啊,姑娘,只有你的眼能看穿我的生平,只有你的心能理解我的衷情。你是那天边的月,我是那月边的寒星;你是那山上的树,我是那树上的枯藤;你是那池中的水,我是那水上的浮萍……”。身处异地他乡,年轻的我们饱尝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痛苦。同学从外面学来一首《从北京到屯留》(屯留是山西县名),据说歌词是一位女知青写的。“从北京到屯留,千里路悠悠,远离了家乡,告别了父母,谁知在今宵。苦难总得有个头,厄运总得有个完,幸福就在前面招手,一定能团圆。中秋节月儿圆,我伴着朋友上了山,小妹你我远隔千里,何日能相见?……”中国人感情内向,性格内敛,不会大喜大悲,一切喜怒哀乐都在歌声中流露无遗。记得鲁迅说过“世上真有想要活下去的人,首先应该敢笑敢哭敢骂敢打”,想不到几十年后的后生小子,依然摆脱不了三十年代国民的劣根性。
( d7 l. G0 K- q/ j: O4 X3 A9 G& E0 ^. B6 F% l# m
歌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是多方面的。% q  v6 W5 D/ h
8 \& k" f/ `& V: }! C
记得有一次,“男高音”从县里弄回一台老式手摇留声机和几张老唱片,唱片中有周璇的几首歌,感谢那个时代,不然我可能永世不会对周璇有所了解。那一段时间我们每天收工回来第一件事是摇上一阵留声机,待歌声响起时,我们在一边哼着“靡靡之音”,一边拉风箱点火做饭,拉几下后又去摇几下留声机,周璇的《疯狂世界》成了那些天嘴边唱得最多的歌曲。现在回想起来,三十年代上海十里洋场的歌曲与六十年代的革命小将,这种组合奇怪而自然,费解又合理。我们的那个时代耳朵里终日奏响的是革命的最强音,是语录诗词歌曲,是革命样板戏。古语说耳熟能详,那时的小学生都可以把整出的样板戏背出来,却唱不出一首抒情歌曲。比起现在的青少年,那时的人太无知了。
0 e' c( [; \; P4 F( F0 L% Z$ |6 j) \2 u% Q$ ]$ L) c- q) F
有一年,一位在邻县的同学与我一同从北京回来,在我的邀请下,他在我这里小住几日。他的嗓音浑厚,那几天教我们唱了好几首新歌,有一首《送行歌》至今记忆犹新,成了我们最爱唱的一首歌。歌中唱到“条条的锁链锁住了我,锁不住我唱给你心中的歌,歌儿有血又有泪,伴随着你和车轮飞……人生的路啊雪花碎,听了你的经历我暗挥泪……”那歌声如泣如诉,似在与亲人话别,似在控诉命运的捉弄。动情时我们能唱得流下泪来。我和这个同学后来失去了联系,二十年后我从别的同学那里得知他在几年前就因癌症死了。我默然无语,不知说什么好,我庆幸自己仍在苟活,他为我们唱送行歌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他的绝唱。
5 M! p2 Z; y2 r7 ~7 M8 X& p1 k) c# m
我们唱歌是很随意的,好在农村没人管,我们可以声嘶力竭,也可以浅吟低唱。上工、收工,干活、休息,张口便来。我们以为这些歌曲没人能听懂,不料有一天,男高音在收工的路上高唱《拉兹之歌》:“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命运唤我奔向远方,……”这样一首外国歌曲居然有人能听懂,第二天上工时一个老人对我说:“昨天听到有人唱《拉兹之歌》,那‘啊――啊――啊――命运啊――我的命运我的星辰’,唱得真好!”他居然知道印度的《流浪者》?也难怪,人家是上海的珠宝商,57年被打成右派,不可等闲视之啊。
2 E& A9 }) o/ X/ N6 G2 i( h- K+ @2 o/ Z  v
8 X/ G7 Y0 s' M- ?9 v
在农村那几年一直没有通电,晚上除了偶尔打打扑克,只能闲聊或是唱歌。有一天晚上,四五个同学挤在我的铺上闲聊,聊着聊着有人唱起歌来,先是他一人小声吟唱,慢慢我们应和起来,越唱声音越大,越唱兴趣越浓,我们一支接一支地唱着,所有会唱的歌都唱了一遍。室外一片漆黑,一盏昏黄的油灯照着我们,那歌声在村里飘荡,不知把多少人从梦中惊醒。那天我们的音乐会结束时已过了午夜两点。不知这是不是开了中国卡拉OK的先河?
* k! Y3 U, W- k
9 ~2 Q6 j: K2 P6 q& o8 N" j2 [  I: m第二天有人问我,昨天夜里你们在干什么?我哈哈一笑,大声回答:“穷――欢――乐!”
% G" b' O0 M% s  ~2 ^8 e1 Z! W" M! B: E, }+ q+ J
离开农村至今已有二十七年了,我再没有那样纵声高歌过,即使是在音响绝佳的歌厅里,我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61

听众

785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1701

宣传大使词曲达人

单长华 发表于 2016-8-9 09: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久的回忆。苦的,甜的,酸的?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5-29 19:19 , Processed in 0.123327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