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唱中半音音程的唱法
; Y# M! i3 a7 W( r. y 自从十二平均律通行以来,理论上常以十二平均律为标准,用以计算其他各种律制中的各种音程,现在国际间广泛使用。计算的方法是以音分值为基本单位的。
% I, ^: e" i7 N2 k3 W音分值就是八度音程之间,以1200个音分值来划分(12代表时而平均律中的十二个半音程;以100为平均律半音之值,每一份称为“音分”(cent),换言之,也可以说音分值是“微音程”。律学中不这么讲),其他各音程视所含半音之数而递增的。& l& m9 G* t! _- J1 P" Z
之所以讲以上一点律学内容,是因为以下我要用到“音分值”来说明问题。有关纯律是如何产生的就不多说了,因为太多了,篇幅太长也让人烦。只想说两句我认为是很重要的话,就是,十二平均律音阶是最方便也是最差的音阶,由它产生的和弦之和谐度最差。我们唱歌,或者说唱合唱,应用的是(可以说应该是)纯律。如果这些您都详知的话,就当我在圣人面前卖“三字经”吧!
8 {3 D( b) q/ V4 c" k8 m我先将十二平均律和纯律音阶的音分值表示出来(各组音的频率不同但音分值是一样的)以便下文引用。2 [; K W' D9 z# Z2 S2 m
十二平均律音阶及音分值:
/ o1 O5 B9 Y7 Z0 ? H1 p音 名: C D E F G A B c
3 k* m. {( ~7 `" G# S音分值: 0 200 400 500 700 900 1100 1200 ; k1 Q/ Q7 h( \5 u4 W5 x% c
纯律音阶及音分值:( c4 m( W, l4 x \, v# A
音 名: C D E F G A B c' M0 b- _$ m( {4 }6 B1 B; L6 Y7 l
音分值: 0 204 386 498 702 884 1088 1200' o8 y; ?$ E# z& @2 I* u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有的全音大于200音分,有的全音则小于200音分,纯律音阶中的全音是不相同的,有大全音、小全音,而半音的宽度是112音分,(这与钢琴大不一样)大于十二平均律半音12%,是大半音。由于合唱中和弦的转位和变化,将会引出小于100音分的小半音。
' C8 X2 o7 `3 z+ c* F% z 罗嗦太多了,我们言归正传吧。《牧歌》中,就“……珍珠洒在绿绒上”这几小节里的“#4~4~3”(后面的一样)这几个音,第一小节是2 #4 6和弦的第一转位(低音点儿在电脑上不会点)“3”只是个经过音。按照上述的音分值理论来说,这个大三和弦中的三音“#4”与主音“2”之间音分值的差应是386(用大三度或小六度的算法结果一样),也就是说,“#4”得音分值=386+204=590(以204为主音的大三和弦)。那么,“#4”(590)与“4”(498)之间音分值的差为:590-498=92音分,也就是“#4”与“4”之间的这个半音是小半音。从“#4”到“6”之间的小三度,则应计算为:
p8 W4 K5 e6 S6 m& u4 }2 q$ d884-590=294音分,比“3”到“5”的小三度(702-386=316音分)小,差值为:: X- T, A, E! T4 O1 ~1 g
316-294=22音分。
8 O) C+ N7 w) c3 q+ B! q0 i; H 通过以上计算就能得到下面的结论,如果以“1、3、5、”和弦来套“2、#4、6、”和弦,无论唱得多么准,唱出来也不会有很好的感觉,和弦的倾向性与旋律的横向走向也都不会很舒服(以下两小节都应如此计算,这里就不多占篇幅了。当然,用熟了不一定都去算,一看就会知道)。因此,一个指挥或研究合唱(尤其是合唱效果)的人,因该了解这几个音的唱法和音程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无伴奏合唱唱好了要比有钢琴伴奏的合唱好听得多的缘故。
; `* c0 G- H; A
. }9 l; W+ b' C7 D" N, N& _* P( ~5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