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教学背后歌剧星火燎原
" o7 [$ P0 u* S# j% G; |" s) W; Z9 V+ X0 {% N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6月27日,在第六届国际音乐交流展闭幕式上,沈阳音乐学院为庆祝建党95周年重新创编、排演的大型经典民族歌剧《星星之火》,以热烈奔放的演唱、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恢弘大气的舞美设计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
- V0 V0 d* \( Y: [- C9 M9 t: H2 f: I
中西结合 音乐更好听
2 Y2 N+ a2 k6 u7 G% \0 N/ J) f! R8 T" P5 h
歌剧《星星之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大型歌剧,也是第一部以东北抗联及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歌剧,由著名作曲家、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沈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李劫夫等人作曲,剧中音乐有强烈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以东北民间音乐、说唱音乐、地方戏为素材,吸收了河北梆子、二人转、皮影戏、大鼓等民间音调和语言特色。& [; _. G. d C7 s; W
- Y3 f A c9 u+ K “这部经典歌剧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好听、好学、好记,它是鲁艺留下的宝贵的音乐艺术财富。去年我们将这部歌剧进行了重新创编、排演,在国家大剧院以及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高校演出9场,反响热烈,获得了国家艺术资金的支持;今年在沈阳演出将超过12场。”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男高音歌唱家、剧中男主人公老李头的扮演者刘辉介绍,《星星之火》从剧本改编、歌曲创编到演员、舞美灯光设计制作等等均由沈阳音乐学院独立完成,包括演员、合唱团、交响乐团在内的300多位演职人员均为该校专业师生。; `0 f& ?8 }2 n4 _9 A2 y
- m7 U6 Z* ^; H3 U. j) t 增加表演 歌剧更有戏
1 f* k$ d7 b8 i2 x% u' n& u" v# T
# `+ G8 k" j$ M, ]6 h2 ^+ p4 G 该剧主创团队实力雄厚:院长刘辉担任艺术总监,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任总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常任指挥洪侠执棒,劫夫研究学者、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魏煌担任创作团队副组长,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刘晖任音乐总监,作曲系教师承担音乐创作,乐队由沈音-北方交响乐团担任,合唱由沈音-北方青年合唱团和沈音-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共同担任。5 M, E- a8 k( S1 H1 g
) ~: I7 {5 @5 @4 g" i, Z 刘辉表示,在吸收去年演出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主创团队对剧本、音乐、人物进行了修改完善与再创作,使内容更深刻、人物形象更丰满、音乐旋律更动听。“我们借鉴西方艺术形式,在吸收原作精华的同时,加大了表演分量、增加了戏剧性。比如,在第三幕李小凤与哥哥见面时增加了二重唱,使故事情节更感人;第四幕增加了对唱,使整部剧更符合歌剧的形式与结构,强化了歌剧风格,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另外,舞台的调度与布置为演员表演提供了更大空间,合唱团不仅仅演唱,在台上也作为群众演员扮演抗联战士动了起来。”' |% i* q5 z j0 L( R: Z6 ~
. q) @# A3 u2 L/ Z/ C
立体教学 声音更圆润
. s; n' c0 w" i1 q3 C$ x1 k& X: R) |
不少观众好奇,歌剧《星星之火》中,师生们的演唱既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很好听又不土气,如何做到这一点?刘辉认为,民族声乐根源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掌握汉语独特的咬字方式、拼读准确才能发出“正音”,同时,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才可以有控制、有想法地去唱。他对《礼记-乐记》、《唱论》等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声乐论述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古人对声乐艺术科学而独到的精髓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借鉴其他姊妹艺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前人总结的声乐24字诀发展为“字正腔圆、以字带声、先声后字、以声代字、先腔后字、以腔带字、声韵同出、腔圆字正”,解决了学生在音域、音量、音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演唱达到珠圆玉润的效果。
/ I: q2 L ^& U* g, W% S' ]1 D V0 |& P% ^' F! n
沈阳音乐学院多年来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体系。刘辉院长介绍,民族声乐专业立体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素质更全面——基础课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滋养,除了声乐课、合唱课、艺术指导课、舞蹈课之外,表演课还增加了小品、歌剧片段、地方戏的表演;民族声乐系编写的《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从1995年至2010年再版13次,2015年又编写了一套8册教材,内容包括民歌、歌剧选段、戏曲唱段及说唱、古典歌曲、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新教材以6周为一个教学段,每周有6首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曲目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