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11|回复: 0

[名家特写] 文化净土中的创作新芽

[复制链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6-7-27 06: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华诗词研究院、和景文化古典音乐研究中心联合创作,于2015年10月被纳入“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的“意象-净土——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首演。笔者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了部分文稿的撰写和策划工作,并在筹备期间针对项目的主题、音乐创作等方面,与主创成员及多位作曲家、演奏家做了深入的访谈。
, x5 C) U; h0 }/ F3 \% c8 j1 \# U- r! P4 O6 n7 C% `6 o, p1 W1 v
  何为“意象-净土”5 a: S" ~+ j* H4 U  Z4 E" ]) b
$ j. Y7 o8 m1 G+ a1 d' ^
  项目组制定了“意象-净土”的主题,并委约高为杰、瞿小松、刘长远、高平、杜咏、谢鹏等作曲家加盟,希望通过原创民族管弦乐作品以既符合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又能合乎时代语境、以“由静生净”的形式,用音乐探寻一念心灵的净土,在铅华浮躁的社会中感受一片安宁,并借助新的音乐语言,让民乐回归国人生活,重塑文化身份认同。4 s) p8 M0 W" g0 p0 Y4 @4 I( H1 V
  J0 t+ t3 G( e; Y$ \" X, S# {7 p9 g
  “意象-净土”是“意象-民乐”的系列课题之一。“意象-民乐”课题秉承“古为今用”的理念与手法,探求中国古典诗词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联系,用音乐的语言寻找中华文化的底蕴。本次音乐会“净土”主题的提炼,即来自诗词中自然、疎野、清秀意境的启示。可以说,这是一场“音乐寻根”之旅,旨在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寻求中国音乐之根,通过中国民乐的现代表达找寻中华文化之根。6 L' x: R) F8 t! c5 ~2 d1 d9 \

2 @# N' e1 l% f/ W3 S  原创作品集体亮相
0 q2 R7 y8 ^; P5 w3 ~7 b4 n
. E! N% r9 ]$ ^5 X  当晚音乐会曲目均为原创,上半场民族室内乐《山居》(高为杰曲)、民族室内乐《古调》(瞿小松曲)、筝与笛《江南》(王燮曲)、琴箫与人声《咏莲》(高平曲);下半场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桃花源》(杜咏曲)、二胡、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净土》(谢鹏曲)及民族管弦乐《月下独酌》(刘长远曲)。
4 d$ C9 L( @$ P, h8 @  _1 E0 d2 W+ {8 n, l
  从曲名即可看出作曲家对“意象”的具体表达与音乐形塑、对“净土”的个人解读等,都不尽相同。《山居》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在作曲家的巧思妙想下,精致、简约的音符串联、简单的支声写法,就将山、水、渔舟、浣女等意象的联想呈现在观众耳畔,但该曲想要表达的“净土”是在于人在“天人合一”的宁静致远意境中,心无羁绊地沉思冥想。《江南》一曲,是作曲家籍由汉代乐府诗《江南》的意象创作而来,相比《山居》的8人室内乐队,这首乐曲用代表江南意象的筝和笛的重奏,通过点状旋律与线形旋律的对比和互补,还原了古乐府所表达的婉转、寂静、质朴、清新的人文境界……
2 z3 @% [* q. N2 \& p6 _( I! V$ M$ }( P- ?0 E$ G& Z
  如果说上半场四首室内乐作品,在风格上主要表现出静、缓、雅、清的特点,表现了作曲家以“由静入净”的创作思路对“净土”的表达,那么下半场的三首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虽然有所差别,但都以缜密的构思、丰富的色彩和较高的演奏难度,说明了对“净土”的追求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曲折过程。0 `0 Q0 y) ?; N# T9 K

7 j" V: w# `, k7 |/ x% M7 Y  演出之后,观众反应热烈。项目负责人、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张尊连认为,从曲目特点讲,音乐会展现出近年来民乐舞台上少有的新的创作思维、形式和气象,也体现出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参与本次演奏的国内一流的中青年民乐演奏家们,都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其深厚的技术呈现、情感表达和对乐曲的二度创作,也让乐曲增色许多。总之,这是一场质量上乘的音乐盛宴。
( u4 Y2 e, Q- ^9 G) J( `
% Q4 i7 s  t  n$ J  项目总策划王燮回顾项目的全过程,认为所有的工作人员、作曲家、演奏家以及紫禁城室内乐团、华夏室内乐团的演奏员们,不管是在创作、排练还是在音乐会演出上,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这是音乐会成功的重要保证。
% G6 ~# x: ]/ e0 ?& |# C# W0 [. @
/ }# ]1 a% d1 y( `' Q( g8 h& a  可听性与学术性有益探索4 p" p. `  h0 e/ h

$ k: {& m) j  T* L" u  诸多专家学者对音乐会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及中肯的建议。他们认为,“意象-净土”作为一场主题明确的民乐原创作品音乐会,不仅显示出探索性,也对当下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语言和审美取向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作品既不失中国民族音乐的神韵,在抒情性、旋律性上亦有出彩之处,而且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也值得肯定。当然,如果在后期的演出中对整体曲目顺序和管弦乐队音响层次上做适当调整,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N5 m+ F2 L6 ^9 S3 i% q5 q/ e

  H- A1 u; g4 l- R: l  “作品”是任何艺术形态发展的核心元素,当下作曲界、音乐学界对中国民乐发展的关注,不管是创作题材的分类,还是如何创新;不管是对实验性作曲技法的批评,还是对传统音乐韵味的回归,其出发点都是关于“作品”方方面面的讨论。音乐会上的作品,集中展现了项目组及作曲家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对中国文化及音乐语境的审视、对民乐当代表达形式的长期思索,并且在可听性与学术性、意境与技法上找到了较好的契合点,立足于文化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又有较为深刻的哲学思辨与人类层面的生命关怀。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4-22 16:19 , Processed in 1.23752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