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不是“摇钱树”3 I: s! o/ h+ G* {- @& Q
: d( m8 L; U* J0 E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r/ I9 e" G4 U6 v7 n1 ^1 ^% i# h
$ p7 [3 X+ r" U' ]* z; x4 J5 S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5 t5 r# B" g+ M) ?4 I: @' r+ a
- n3 {. H1 l$ |2 Z+ O' y5 V 汪涌豪(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U( U+ N8 Q0 T' b
- F* x: }/ a1 @% c+ |( a8 \: ~
李 震(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2 A, Q. |" T& E( H" t' D2 V: K. M
5 G0 b0 k. F# {6 J9 Q 马建辉(《求是》杂志社研究员)
# ?( L& x$ @1 r7 k5 b
; I" M/ Z$ ^3 r- D* E 核心阅读
" h t/ T% L, k& V5 P) ` X
. w, ] ~6 _: R 人们需要文艺,不是由于文艺可以满足其世俗享乐,而是文艺能够满足其审美需求;社会需要文艺,不是因为文艺可以以票房创造物质利益,而是文艺能够以审美净化和提振人们的心灵与精神$ h6 M% W" M# l* X( q9 J( N
+ h! p% X8 N/ ^/ S# j# l 文艺可以兴观群怨、可以评骘人生,也可以产生商业利润,但这些功能和价值都必须以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前提,都必须通过审美来实现9 K2 T1 ?% t+ b& T! _5 ?! F' X9 L4 n
. p0 W8 C8 c1 T& ^7 g0 F5 j1 G1 C 文艺界存在的急功近利之风需要高度警惕,这种风气吞噬作家艺术家的才华,销蚀文艺作品的质量,草草堆砌出的长篇大作经不住推敲,其结果只能是速成速朽,白白浪费生命和才华
* M+ j9 T- p+ V t6 Y/ T. R' w( j8 m2 p% d
优秀作品的经典化过程往往不是市场的自然汰换,而是主流社会有意或自觉选择、培育的结果,文艺创作在市场面前可以有所作为,且必须有所作为
/ ^1 E3 F- ^* I$ W; m7 y% w, ?& Z. @8 z$ C- W/ B& G
张江:当今时代,文学艺术这种精神活动被越来越紧密地与资本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文学网站背后的资本推手、影视剧生产的巨额投入、文艺图书出版的码洋考量等等,都彰显着这种联系的紧密。在市场经济时代,文艺的创作生产肯定与资本和金钱撇不了干系,一定的利润回报也是保证文艺健康发展的必需。但是,文艺不是“摇钱树”,尤其不能把“向钱看”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唯一目标。
& ]! N8 q! k+ w) \ c& C
' m( ~& O5 `$ K* O% @5 G6 d 警惕消费文化淹没文艺价值5 Y# `1 ]) Y. [& i3 @% P" r
2 f, ~# r9 j, G
张颐武:文艺具有多向多维的功能,但主要功能在于陶冶人的精神。其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影响。文艺的审美功能就是通过独特的美学追求和意趣来让人有所触动,受到感染和陶冶,这些都不是立竿见影的,应该避免庸俗化地理解文艺的功能。一方面要防止把文艺的功能低级化,认为赚钱就是好的,以此来刻意地“迎合”市场和受众,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方式简单地传递理念、刻板说教。这两者都难以体现文艺的价值和功能,反而会让文艺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的发挥。文艺是通过想象和形象来作用于人,它需要生动而具体,形象往往大于观念,是丰富和具体可感的。无论是“纯文学”还是“大众文化”,虽然类型有别,观念有异,但最终都依靠审美价值来发挥作用。, I9 q; o2 Y8 g
9 H: V2 |) r+ m/ ^- r# ? j% ~' v3 }
汪涌豪:价值是关系范畴,离开与主体的关系便失去探讨的基础。强调文艺的主要价值在审美,也同样是基于文艺作为人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需通过感性化形式、依据美的规律展开这一特性;另外,需把人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以最终实现人自身的自觉自由这种功能。所以,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批评都应该坚持审美的本位,关注其本质、结构与实现方式,从而引导人从日常世界进入精神世界,领悟人生真谛,创造生活意义。为此在反对一切机械反映论的同时,要特别警惕消费文化淹没、解构和忽视审美价值的倾向。只有牢牢把握文艺的审美特性,才能做到“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
$ m( L ]3 X3 y* m6 Y* \ O7 H* w1 d% Q7 m4 r9 l* F( O
李震:在中外文学艺术史上,大凡经典作品都是以审美价值为根基的。而当文艺被市场主宰、被用来赚钱的时候,它就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本性,沦为异己。当今文艺界,通过文艺牟取暴利,用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狗血剧、神剧和劣质小品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者大有人在,为了商业利益用一些低劣影视作品将文学经典庸俗化、丑化者大有人在。如果一个民族的文艺长期在商业利益驱动之下,满足于生产劣质产品,不仅会导致文艺审美价值的沦丧,而且会大大降低这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尊严。; A$ \# U3 \3 R
, a9 ^5 A7 z3 u1 b$ z
马建辉:人们需要文艺,不是由于文艺可以满足其世俗享乐,而是文艺能够满足其审美需求;同样,社会需要文艺,也不是因为文艺可以以票房创造物质利益,而是文艺能够以审美净化和提振人们的心灵与精神。席勒说,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库申指出,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审美最终使文艺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也使文艺价值区别于世俗价值。对于世俗价值的反思与超越是文艺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过度的世俗价值诉求在人们身上造成的裂隙和片面性,都会在文艺审美中得到某种程度的修复和弥补。4 t; f. t" B* l, Q: o* H- C' D
/ i" V( u# P1 w# l$ o# W. N 实用价值内含于艺术价值3 Y5 t- F/ z# d2 i/ C0 V
: Y9 P3 o) {% I6 n2 Z" E
张江:除了审美价值,文艺有没有实用价值?当然有。但是,在我看来,实用价值只是文艺的衍生价值,或者说是副产品,而不是主要价值,更不是文艺之为文艺的根本属性。并且,实用价值恰恰是通过审美价值来实现的,没有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也必然落空。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绕过了审美价值,片面追求实用价值。7 K) p1 ]' q6 _: U& l: b' k6 [+ S4 ~
) f; d1 R# X( [8 r3 L, a. E& M# I
张颐武:毋庸讳言,文艺当然有其实用的价值,实用价值当然也是文艺的一种必然具有的功能,但它显然不是文艺的唯一功能或最重要的作用。观看阅读文艺作品不是看教科书或商业指南,而是借由艺术的魅力对人生和人性有更丰富的理解体味,并对受众的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 \8 s' R6 G$ h3 A& ~
4 \/ G" V- D4 X4 T% f; \7 R" w1 Q, Y
汪涌豪:文艺的实用性价值,不能予以过度强调。片面重视实用价值会使艺术价值边缘化,这种情况在一味追求娱乐性和商业成功的文艺活动中多有表现。尽管娱乐与理性思考及社会性内容不相排斥,通过娱乐获取利益也并非原罪,但将文艺简化为娱乐,再偷换为游戏与搞笑就过了。个别影片一味追求商业成功,在市场压力与国外获奖诱惑下,任意删减重要人物并简化其他人物的命运,不恰当地转移和改塑情节,以致牺牲掉原作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如此消解深度以吸引感官注意,只能证明文艺一旦贴上商业化的标签,其自身的独立完整性将不复存在。; q" g) }7 V/ n9 D4 |
* b/ p ~5 |; Q9 |$ g& f) E 李震:文艺可以兴观群怨、可以评骘人生,也可以产生商业利润,但这些功能和价值都必须以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前提,都必须通过审美来实现。这些近乎常识的道理,在当今一些文艺家看来似乎早已是明日黄花了。他们可以无视常识、无视艺术本身,可以直接去炮制商业片,直接用类型去复制、克隆,直接用大投入去博取广告效应,用大制作去刺激人们的感官,用模式化的生产去迎合审美惰性。而那些大投入、大制作的东西,除了用商业炒作赚取了高额利润外,几乎讲不出一个生动的故事,塑造不出一个鲜活的人物,提升不了人的精神品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