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19世纪末留声机诞生开始到今天,录播音乐的音响革命几乎一直都是录音技术和终端播放技术的革命。信号源功放(前级)、喇叭功放(后级)和音箱喇叭技术,进入电器和电子时代后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尤其是喇叭和音箱部分。. d; X% A9 Z, P! j
. |# W0 F% m- U7 p$ K9 u 音乐录音从最早的物理振动录音到电器录音、电子录音发展到了最终的数字录音;唱片从早期的蜡质滚筒、蜡盘、金属盘、78转胶木唱片、45—33转密纹唱片、磁带,发展到数码时代的激光唱片(各种规格),期间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
# \& T n$ Z' ~# g" S x! [9 y$ j5 B% J8 f) h6 S# i, e
人类从捕捉和录制声音开始,发展到今天追求声音清晰度和音色还原的高保真,即真实现场的保真还原;这是人类从运用科学技术发明声音录制与重播到对声音的艺术审美与追求。
' O: ^$ _* F% M/ K3 e' g3 l* y3 g
声音是音乐的载体,其音质和音质的保真度对于捕捉和还原音乐录音的保真非常重要。在今天,人们已经无需为声音的清晰度发愁了,我们足够听到最清晰的录音重放,追求的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录音和相对应的重播效果。9 D# F. _' D. t7 M3 q$ B
- U, s9 P# L, N+ L. `1 w
前面提到了,人类录音经历了物理录音、电气和电子模拟录音及数码录音三个阶段。物理录音是最原始的录音,它做为给消费者使用的录音,早已在20世纪初就被淘汰了;模拟录音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基本定型,到今天没有什么新的个性(指原理),先进的模拟录音相对于数字录音来说,信噪比低,声音不如数码录音清晰,但模拟录音声音鲜活;数码录音信噪和清晰度高,但是声音缺乏生命感,冷冰冰,缺乏感染力,直到进入了DSD和DXD录音和以SACD和蓝光CD作为载体的激光唱片时代,激光唱片才在原有清晰度高的优势上增添了音色保真的还原和美华。
. w: S- P2 @$ ^; |: h, F8 {# H* B7 H+ C" u
似乎,面对网络时代的冲击,激光唱片可以凤凰涅盘,死而后生。但遗憾的是,唱片公司和音乐重播设备的设计和生产者却在干着一件极其蠢甚至是不道德的事:录音革命往高处走,重播聆听却把消费者带着往低处走。录音时穷尽最先进的录音技术,录制最高清晰度的录音,而在终端消费者聆听却大力推行仅仅为了方便和储存海量的MP3等低规格音频重放。尽管也有高级的媒体播放器播放高格式的原始母代录音,但那只是很小的发烧友圈子,没有成为市场。唱片公司和设备生产商这么做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它们希望在媒体播放和CD播放两个市场都有生意。让CD彻底死会导致整个CD生产、销售和重播相关产业的死亡。在媒体终端低价位开放高格式音频重播,绝对是终止CD的行为。CD厂家和商家这种自私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了很多刁钻发烧友重新与密纹唱片“复婚”。CD在当今市场上的某种程度上成了鸡肋,高不成低不就。: p F E. {! y
5 _1 Q. m) g" L
数码录音以清晰度取胜于模拟录音,但声音的鲜活度降低了。同样,CD是以超出密纹唱片很多的清晰度和存储量取胜,CD数码唱片是对应数码录音的(早期任何方式的录音都可以转换成数码信息,然后用CD存储和重播)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模拟录音和CD播放出来的声音,音色不如密纹唱片那么鲜活和甜美,于是出现了各种CD的革命,什么HDCD,XRCD,HQCD,DVD-audio等等,试图要在满足清晰度的前提下从CD上听到LP重播的甜美音色。直到DSD数码录音和对应它的SACD诞生,激光唱片才第一次进行了真正的革命,把数码录音和激光唱片的冷硬数码声降低到了最低的限度。在这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回归到迷恋密纹唱片。这时CD又被媒体播放(在线或者下载在媒体播放器上播放)聆听方式的冲击。随之,全球唱片店一个接一个倒闭,不到十年,几乎所有知名唱片店都倒闭了。当今的形势是:音响发烧友复恋密纹唱片,普通听众玩媒体(电脑和手机)播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