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30|回复: 1

[声乐教程] 中国声乐发展

[复制链接]

7187

积分

9

听众

457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7187
应城明哥 发表于 2016-7-23 08: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声乐发展
+ `8 Q, ?0 j9 w' z& S1 {/ C# S& T5 l- d+ Y% C7 `1 u( I
  音乐世界是一个多民族音乐文化的绚丽多彩的大世界。中华民族是这个博大世界中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民族,他用独具风格特色的音乐形式为整个音乐世界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 q2 V$ T; w- K2 {9 N
# ?' n' m4 P, E# t  s  古代
! U) x; G! p5 w" a  n) q- A, g0 |( d" D" x0 x6 P0 u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东方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形成了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汗水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
% R/ [, I$ ^! P% G# [) q
7 K7 c# }* W( z, a& I  在漫长的艺术长河里,音乐艺术也如漫山遍野绚丽的百花,美不胜收。中国音乐文化历史可追溯到距今已有8000年的时代,早在奴隶社会就有对最初的民歌的记载:“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些证实并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早期民歌。
. u! o+ @3 d4 H: k( v; {! Q  A& U1 p- X5 g& `9 h/ A$ _$ ^
  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及屈原创作的《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类似于歌曲艺术的说唱艺术都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源泉。0 V6 _6 w, Y( r6 d# B5 O! \4 x/ F
9 u$ H+ w5 A9 T4 _  K. w+ o
  尧帝时代就有了较完整的歌曲,如“六代乐舞”。当时的歌唱,只是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而不能完全定性为艺术形式,直到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真正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艺术,成为各个时代人们喜爱的艺术活动。
- ~: k  q8 `& z0 Q! h# x: z5 g0 q' ^! R( S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从事歌唱的职业歌手。如:战国时代最杰出的歌唱家和声乐教师—秦青。他的歌声能传遍四野,振荡林木,著“遏云谙”。又如,战国时代韩国杰出的女歌唱家—韩娥,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象地描绘出高超的演唱技术和较高的歌唱水平。
, G% ?2 g+ `9 G* @
* L. m) n# S% K; u" q# Y4 y  W  到了元、明、清这三个时期,出现了较多的歌唱论著。如元朝燕南芝庵的(唱论》,明朝的昆曲之父魏良辅的《曲律》,清朝徐大椿的(乐府传声》等等从中国古代音乐历史发展中的文献中得知,中国古代的歌唱艺术主要是以传统曲艺、戏曲和民歌为主。) x+ B5 |/ e6 a- W* m# P9 A

# _- r& w6 `" x/ _* v2 r* h* s  汉代是我国民歌的一个发展高峰,出现了掌握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机构—乐府,使歌唱艺术走向了专业化。有很多的民歌广为传唱,流传至今,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随着南北经济的贸易来往以及文化交流的繁荣,到了唐朝出现规模较大的歌舞形式。“唐代大曲”出现了政府音乐机构和宫廷音乐机构,出现了专业化的戏曲演唱机构—梨园。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宫廷内相继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说唱音乐得到了蓬勃发展和升华,使得音乐形式逐步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民歌从内容到形式上也得到了完善。
8 l8 J& Y, i9 g: T0 k) k
; n6 X3 A+ a: ^/ o! u  近现代3 j. ?5 k6 u$ Y! l6 ?( ~# B+ b

/ l) v1 D7 o, K5 D( }2 \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得到真正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揭开了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五·四”运动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由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群体,从他们的作品中不仅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代表了人民群众的进步思想。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作品有:萧友梅的《问》、《“五·四”纪念国歌》等。萧友梅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是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他创办的音乐教育机构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的优秀声乐人才,如: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蓝,男中音歌唱家斯义桂等。他创作的声乐作品为以后我国歌曲创作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五·四”这个时期,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在受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的影响下,得以蓬勃发展。除萧友梅之外,留学美国的黄自,留德的赵元任及刘雪庵等回国后,开始运用和声及作曲技法,对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们将中国文人的浪漫气质融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并涌现出《大江东去》、《教我如何不想他》等优秀的声乐作品。
9 H4 n9 O$ |0 @, W7 n* |4 Y* n7 U0 m6 y) f% m1 M" J- @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时期。此时的作曲家们在民族风格的写作上开始了多方面的尝试,产生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个性特征。如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刘雪庵的《长城谣》、陆华柏的《故乡》、冼星海的《做棉衣》、《黄河大合唱》、夏之秋的《思乡曲》、贺绿汀的(嘉陵江上》、郑律成的《延水谣》,这些作品都是抒情歌曲中的佳作。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87

积分

9

听众

457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7187
 楼主| 应城明哥 发表于 2016-7-23 08: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艺术歌曲的兴起,促进了声乐表演艺术的繁荣。从20世纪上半叶起,我国专业声乐教育得以兴起和发展,由北京、上海率先成立各种音乐社团。在这种新形势的影响下,北京、上海又率先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美专音乐系和上海大学音乐系等。专业声乐教育机构的成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如中国声乐四大名旦:黄友葵、郎毓秀、喻宜首、周小燕。8 R% h- b0 g8 E

3 `% p# q* L. A% a- X8 Y  B  到抗日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在民族民间音调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这些作品有丁善德的《玛依拉》、四川名歌《槐花几时开》、黎英海的《嘎俄丽泰》、塔塔尔族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吴祖强的(燕子》。还有一些体现民族风格的歌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二月里见罢到如今》、《牧马之歌》《岩口滴水》。另出现了部分电影抒情歌曲,如《送别》、《草原之夜)等。这些作品成为我国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音乐系声乐教学的的盆要教材,至今在声乐教学中使用。
* E' A7 B3 f8 [3 `- R  Y6 L0 s
1 h0 i7 B, @4 D' W  在“文化大革命”即60年代末到70年代期间,我国的艺术歌曲在民族音调的基础上,创造了既有庄重巍然之势,又有亲切细腻之情的旋律。艺术形象实有光彩,洒脱舒展,这些作品有《伐木工人歌》、《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我为祖国守大桥》、(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回延安》、《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这些作品开拓了后来中国艺术歌曲的新风。" u9 j2 Z1 z6 P5 b
& j7 }0 V" `! M. h# G  h( l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的声乐艺术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以喻宜茸、周小燕、沈湘等为代表的卓越的声乐教育家,分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国内外歌坛输送了众多在国际比赛中获大奖、具有高超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的优秀歌唱家,如:女高音王秀芬、胡晓萍、迪里拜尔、么红等;女中音关牧村、梁宁;男高音:程志、张建一、刘唯唯等;男中音:廖昌永、袁晨野、吴哲铭等等。他们得到了国内外声乐界的公认。
# L; l9 ~0 _! ~3 g3 n- s  f! ?- L: {6 J! B# b- H; j" p/ {: D9 _" E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在思想、内容、题材、风格、艺术创意、作曲技法、和声织体,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较之民间歌曲和通俗歌曲,更具有自己的规模和相对稳定的模式,并对我国艺术歌曲的繁荣和昌盛,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开拓。同时,又推动着我国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声乐表演和教学方面,借鉴国外声乐教学成功的经验,开阔我国声乐教学视野,促进歌曲创作在手法、风格上的变化,涌现出以《祝酒歌》、《我爱你中国》和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代表的两种风格的创作歌曲。这些作品不仅是创作者们思想、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时代精神的再现。5 K: {. K3 v  [3 w( T8 U) l

3 R: i' j; V( u7 ^  随着我国声乐教学与国外声乐教学交流的进一步加深,促进了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使得我国音乐家在声乐发展史、声乐攀础理论、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学、语言学、声乐美学歌唱的二度创作、作品研究及流派、风格等多种层次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声乐艺术从感觉和经验教学的阶段,逐步走向更科学、更完移的高级阶段,为培养优秀声乐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5-15 12:03 , Processed in 0.13167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