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49|回复: 2

[声乐教程] 浅谈学习声乐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geci888 发表于 2016-7-21 08: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学习声乐心得体会: K8 k6 R% W" O  p+ B- Z

! d' E2 R; y0 w0 J* D5 z9 ?  唱歌是人的一种本能活动,越自然越好,我感觉最好的声音是在自然中歌唱,歌唱的方法与习惯,也应当依赖于身体的自然动作,歌唱也应该是全身的歌唱,并不是某个部位的歌唱。) L  a" S1 I* z  v% p: W# P1 p( @! N

: r2 E' ~/ O0 ^  Z* X  一、好的声音需要有正确的呼吸来支持
, b' }* t2 Q: b" k$ s3 y; Y5 b* ^. [
  很多歌唱者总感觉吸不进去气或者吸得太满,或者一吸把整个身体都吸僵了,造成气息不流动。我感觉吸气没有那么困难?,每一个身体正常的人都会有良好的呼吸。如果,你观察婴儿或者当你躺在床上睡觉时那种自然的呼吸,你会觉得那是最好的呼吸方式。把这种呼吸加上强有力的腹部肌肉加以帮助,就得到了深而富有弹性呼吸。婴儿本能和躺在床上自然的呼吸,到后来会出现不自然的改变,主要是我们人为的各种因素所导致,变成了不那么深而满的上胸来呼吸。不要把气息当成一个很难的问题,当你唱歌时感觉气不够用了,由于本能的反应,一放松就吸进气了。5 Z0 u/ [7 g* M' Y3 Q" Z$ L

- h7 ~9 b; k+ B$ l. _4 ^; X" _  依靠气息是对的,用气吸是不准确的,我认为要与自然呼吸相一致而且唱歌时不需要用太多的气息,一定要寻找一种用极小的气息置放声音的方法。所有气短的人都是用气过多的人,而且唱歌时看起来还很累,声音出来也是苍白无力的。凡是懂得唱歌的人,都只会用少量的气息,但却能获得很好的声音。+ h8 t' c) `# ?9 p  \- F# y
1 e( c4 i& g; T3 D$ G# l( ]
  二、打开喉咙的关键
& C0 }, w( F+ g% Y) b2 i, \9 w
; U6 V/ F  o2 o( M& `  喉咙是声音发出的必经之路,如果开的不够大还企图发出一个丰满又圆晕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同时,喉咙又是气息呼出呼进之处,如果紧闭着,声音就会去寻找另外的出路,要不就会闷在里面。我们不应该认为嘴张大了喉咙也会同样打开,有时候看起来你外口张得很大,其实内口没打开,你把它张僵了,而且下巴也被弄僵了。歌唱时要感觉好像别人一拳把你的下巴打脱臼一样或者感觉唱歌时没了下巴。一位优秀的歌唱家,只需依靠呼吸的一点力度,而不需要人察觉到张大着嘴,喉咙就很自然的打开了。打开喉咙的同时面部表情必须松弛,嘴的两边也必须松开,同时使下巴自然的放松。我认为喉咙的打开很简单,就是一吸气就张开了,然后就顺着开始唱,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它就一直张开着,用了这种方法,你说话也可以,唱歌从头唱到尾都行,只要你里面的状态保持不动。$ X/ \2 @3 X6 ?0 x
/ v; X' w# F$ B  C: R! K
  三、拥有好的说话方式是学好声乐必不可缺少的条件
4 o5 j+ w4 t6 O* x6 |0 h4 e$ j3 d7 _. g2 E8 L" |
  我们应该把说话作为歌唱的基本前提,拥有一种好的说话方式,我感觉也是学好声乐必可缺少的条件。我去上海学习时,老师就说我的说话方式不好,方言太重,直接影响到我的唱歌。在那时,我才意识到说话方式也会影响到歌唱,我劝大家一定要改掉不好的说话习惯,好的说话方式是学好声乐的前提。
9 P) K  r. U+ Q/ l: b% i0 E, H* \
# R% K% x# L" I* j: E0 h" j" L  说话和歌唱是两种形式的声音,它们虽然不一样,但两个的感觉却一样,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忽略其中之一就意味着废去了另一个正确的发声和优点。语言的纯正,是正确歌唱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歌唱总是保持着说话语言的特点,不论它是悦耳的还是刺耳的。要建立用一种语言作为训练嗓子的方法,“意大利语言是最有旋律性和最适合歌唱的,由于意大利文具有丰富的元音,他是最好唱的语言,或者说对初学者更为有利。意大利文由于具有丰富的元音,无疑要比富于辅音的德文,或别国语言好唱得多,发生结构和发声器官在意大利语中,很少有大的变动。”无数的元音保证歌唱者方便的连接到声音上去。所以,我建议大家首先要把五个元音发纯正,这是最基本的,辅音只是一带而过,元音是最最重要的。
: p6 g$ f- s* ^7 J
. d# P  `+ C+ i$ a4 M  四、自然音区的音在整个歌唱中的作用
0 O( B* Q# k7 @# Y: \
. h7 U6 G* E' f+ d  f3 o8 }# W, Z( G  自然音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每个音都是有声带用最低限的张力和最少量的呼吸产生的。它是最容易而且不费力气轻松能唱出来的。
- m( t1 c  S# d9 w( [& W2 Z6 L- u3 l4 F1 n# N
  大部分学生高音唱不好,我感觉都是自然声区没有唱好、没有唱对,在自然声区唱歌就用很大的力气,以至到高声区用更大的力气,“造成发声器官越拉紧、越收缩,他们的腔体空间就越小,从而发出的音量也就更小;越是用大量过分压缩的气息;音高就越不准确,而且原来的音质也会越少、越不自然。”大家如果细心听卡鲁索的唱片了,你就根本听不出有什么音区的变化,他唱的高音我们听起来一点也不觉得它像高音,好像和自然声区一样而且一点也不费力,很轻松;其实就是和自然声区的感觉一样,前提是自然声区必须非常轻松的唱对。大家也可能练过,当你唱高音不舒服的时候,老师会让你先唱一个低八度的音,然后用这个音的感觉再唱高音,这样就能唱好。可见自然声区是多么的重要,我希望大家都能对自然声区有个新的认识,多唱自然声区,多想自然声区,不要急着唱高音,自然声区唱好高音随之就有了,这也就是水到渠成。
6 f2 a, U9 b+ t' A8 g3 E
: x! O. O& a" k+ w5 O# r# [+ F1 G  一、引言/ @. P- {3 p& Y9 T) H, o
' e; A( V' L$ k; D
  音乐这种语言赋有特殊性,它既可以表达开心,也可以表达生气,还可以表达哀愁。当我们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唱《望月》,“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就想起月亮”,淡淡的忧伤,点点思绪,都从歌声中传出来;当你想念爸妈的时候,你可以唱《想家的时候》,当你成功时,哼着《越来越好》,失败失落时,可以唱着《从头再来》。音乐语言的魅力,感染了很多人。
2 ]( _9 n; f  m  }' @- |; L3 G* I
  在百度百科中,对于声乐是这样解释的,“声乐,是歌唱的艺术,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他可以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既然说到声乐是一门艺术,那么在声乐演唱中对演唱者就会有较高的要求。演唱者需要对作品进行分析,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作出处理,比如强弱的处理,高音变假的处理,情感的处理等等,最后利用口腔、胸腔、头腔的共鸣,把作品表现出来。这样的一部作品,才能让听众喜欢。然而,这样的演唱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唱歌和唱好歌都是有很多学问的。一位好的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一定是全身都在歌唱,并不光是口腔、喉咙那一块。除了刚刚提到的共鸣,唱歌还有几个基本要求,那就是呼吸、发声和语言。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楼主| geci888 发表于 2016-7-21 08: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呼吸在演唱中的地位% [# y2 L7 y) }7 N0 `/ O
3 D- U  W" ?) J* ?5 c$ n6 \
  人每秒钟都在呼吸,所以在唱歌中“呼吸”是最基础的,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的重要性。呼吸二字,看是一个词,实际上是两个动作,呼气和吸气,所谓“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时发声的源泉”,在做唱歌准备的时候,我们的站姿应该做一些规范:身体呈自然站立,双手下垂,肩膀放松。这里说的放松,是一种在积极兴奋状态下的放松,而不是软绵绵、松垮瘫痪似的放松。头不要抬得太高或者压得太低,而是保持眼睛可以看到比平视稍微高一点的位置,接着收小腹,胸部自然地抬起,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双脚在地面站稳,两脚一前一后的靠在一起,有一种踩到地面的踏实感。吸气:做好这些准备,我们就开始吸气,想象着面前有一朵盛开的花朵,深吸一口气,将气从嘴巴、鼻子往下吸,直到肺部的最底部,感觉那股气息已经被你控制在了腰腹两侧,收紧小腹挺直背部,这时你能感觉到腰围向四周的扩张感,保持住这种状态,吸气的感觉你就找到了。呼气:唱歌用气时,是仍然需要保持吸气状态的。腰腹以及背部都不能放松,控制住慢慢的将气息均匀的吐出来,这个时候,你的身体是放松的,这里的放松,是指相面目表情放松,不能因为腰腹的用力而使身体变僵。记得金铁霖老师说过,将气息沉下去就是要找气息被你踩到脚下的那种感觉,所以呼吸的时候我们应该将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挣脱我们腰腹地束缚而浮起来。
+ e: b, A4 T5 k$ A
1 B" _% h4 R' I  ]: L  我们学会了“呼吸”的基本方法,想要达到能够随意支配气息的地步,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练习,比如学小狗喘气,就是运用腰腹力量快速地吸气与呼气,这种方法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有很多人在演唱中因为呼吸、气息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因为气息短,支撑点没有找好,不能完整地表现一个长的乐句的情况也会经常发生。有的人气吸得太浅,声音没有沉下去,腰部的支撑力量也没有用好,结果在唱高音的时候一味地用真声,导致唱完过后声音特别疲惫,甚至嘶哑;有的人是把气吸得太满,气息流动不了,导致身体很僵。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样用腹部吸气,呼吸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在你躺倒的时候,很容易找到用腹部呼吸的状态,记住那个状态,经常练习,就能习惯性的用腹部来呼气。在唱歌的时候还有这样一种情况,真声力量太弱,出来的都是气声,这样的情况也会导致气息不够用。凡是懂得唱歌的,一定是会将声音与气息精妙的结合在一起运用的人,他们知道用最少的气息,将声音调到最漂亮的音色。
) K# B; d$ e% l( ?. \, {
+ o$ E5 R7 Z1 `5 J; [* }$ \+ V  三、怎样“开嗓子”
$ ~# c, Q/ ~  g/ U) m/ b
# p2 r! D+ m0 o9 h2 r  在刚开始上声乐课的时候,老师会教我们开嗓子,也就是打开喉咙,这个环节在歌唱训练中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下面介绍两种能够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的方法。3 L" ]5 |* \8 F/ @4 N+ n
' t7 N8 J" O9 b7 y* k$ d/ d
  1.打哈欠# O+ H+ |$ c8 G/ u+ ^) Z7 J7 T/ w
- S; Q: q' e0 o& {" @
  这是最普遍最提倡的一种方法。人在打哈欠的时候软腭会抬起来,喉结也会自然放下,这时口腔的空间就打开了。嘴巴里的腔体变大,共鸣通道也会宽敞通畅,那么声音与气息便都能自如地流动了。关于歌唱中的“张开嘴巴”,有人会进入误区,认为嘴巴越张大,里面的腔体就越大,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嘴巴张得太大,面部就会僵硬,这样就很不自然了,不利于歌唱时的发声。正确的方法就是下巴放松略微向后收,作微笑状。很多的歌唱家演唱时嘴巴张得并不大,但是他们喉咙却一直能保持打开的状态,而我们初学者每次唱歌前都要开声找位置,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对于初学者,我们的建议是勤加练习,真正做到“我的肌肉我来控制”。除了张口的打哈欠之外,还可以练习闭嘴的“哈欠”,即嘴巴闭上,但口腔里面的空间仍不变,这样做的目的是不管我们嘴巴张开与否,口腔里面的空间都能在控制下保持打开状态。
  X: r- _- e& F/ f; }8 q& X
0 }, ]: ^' E8 t! }+ C' T  2.“微笑”& k8 G/ }% m* w) V

  ~4 W5 ^7 G6 T9 ?/ P$ p* `  微笑的状态是抬“笑肌”,而不光是指裂嘴笑。笑肌就是颧骨那里的肌肉。当你抬起笑肌的时候,你的鼻腔,牙关就都能自然的打开了,这也有利于喉咙的打开。在声乐学习中我发现了一些不利于打开喉咙的因素,比如歌唱时由于声音不稳定,喉头会不自主地上提,就是“吊着嗓子唱歌”,这样就阻碍了喉咙的打开,而舌头抬得过高也会导致喉头上提,所以说我们要练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地改正。初学者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认为打开喉咙就要压喉头,这个观念肯定是错误的,刻意地压住喉头,不仅会让声音失去原本的色彩,严重者还会导致声带受损。所以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利于开嗓子发声的方法不止这几种,在这里就介绍这两种较常见而且容易做到的方法给大家做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 h, n& M0 Z$ i' Z# h! Q- _

% i! T/ K; ^6 X1 K  四、歌唱中的共鸣
7 I2 l( Z3 F9 x5 Y& j- c- f# ?: s5 S5 V: M3 [& T. ]: c
  声带发出来的声音是很微弱的,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就有体会,那么想让声音传得更远,就需要给声音加上一个“扩音器”、“小音箱”,那就是共鸣。被身体的“小音箱”处理后的声音明亮集中,有穿透力。下面我们就从口腔、头腔、胸腔共鸣三方面具体地探析。
1 a7 `# `0 X5 r7 N3 a( J- J+ T# b1 i- x0 b
  1.口腔共鸣
# B& s* `1 a8 r8 H5 c7 u
9 J# ~9 {! F, D( N0 C  口腔共鸣是声波发出以后进入的第一个共鸣腔体,是在上颚及声带之间完成的,是胸腔和头腔共鸣的基础。唱歌时的咬字就是在口腔里各个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嘴巴张得过大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能否清楚地咬字,能不能精确地表达语言的内容等等,所以嘴巴张开要适度。口腔共鸣时,面部应放松并自然地抬起笑肌,口腔里面呈打哈欠和吸气的状态,上颚以及小舌头会有向上提起的感觉,下颚则有向下拉扯的感觉。这时,口腔里面的管道是打开的,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又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再沿着硬腭向上牙床运动。气息离开了喉咙,既能减少了喉咙的负担,又能起到保护喉咙的作用。而口腔前方和上方由于气息地冲击,会有微微的震动感。通过口腔共鸣发出的声音前靠,且较明亮。但是过多的口腔共鸣,又容易使声音出现“白声”,所以在演唱时应与头腔、胸腔共鸣结合着运用。口腔既是咬字吐词的器官,又能够起到共鸣作用,所以口腔的作用不容小觑。
* B% K' N8 j4 E) i7 [/ U
/ @) I  P0 j( {4 w- I4 b  2.头腔共鸣
' @2 M$ W; P  M2 n# @  F
& A* A, l3 e4 q; H& E2 T4 r4 b  e8 h  头腔共鸣是以口腔共鸣为基础的在上颚至眉心的位置进行的共鸣。由于头腔共鸣是打开鼻腔时产生的共鸣,故又被人称为“鼻腔共鸣”。头腔共鸣的位置较高,用头腔共鸣演唱时,能够感觉到眉心有微微振动的感觉。这样的声音集中而明亮,华丽并带有色彩感。想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唱歌时的体会,并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找到头腔共鸣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唱假声。很多人在找头腔共鸣的时候不能正确地使用鼻腔共鸣,结果变成了普通的鼻音,这样类似于感冒时的声音是很不好听的,所以一定要将鼻腔打开,将气息吸深一点,才能为头腔共鸣打好基础。所以说头腔共鸣对歌唱来说也很重要。配合着口腔共鸣,歌唱声音就会响亮而不单薄、声音立体感强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T# j5 U( ^( L# V  M

9 Q4 D2 S3 j* b5 _4 l  3.胸腔共鸣! K. r) F* \$ m# A

- R0 ^# C. a7 Y/ p% W' W' x  胸腔共鸣在工具书中的解释是:“胸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也可以说是将歌声唱到声带以下胸部的位置。胸腔共鸣不仅用于低音区,高音区及中音区也会用到,只是所用的比例不同。用胸腔共鸣发出的声音音色浑厚、深沉,如果用手掌按在胸口,还能感到微微的颤动。在唱高音的时候如果缺少胸腔的共鸣,声音就会尖锐僵硬,所以胸腔共鸣在歌唱时的作用也很重要。8 t3 i; q7 r! c# I7 g; y
' g  n  W' G5 A* U1 K
  口腔、头腔、胸腔这三个共鸣腔体在歌唱中是相互作用着的,我们要在不同的声区做相应地调整,才能将声音发挥到极致。著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我在歌唱时连脚趾甲都在共鸣。”而事实上脚趾甲并不是共鸣体,他以的这种夸张的方式恰好地描述了在歌唱中整体共鸣的最佳意境。$ O! n' d. C! a; u* }( C& H8 j
9 G* f% V) V6 G% `
  五、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艺术: y& c3 W7 D' k8 e: n  c3 p

$ j0 B) R+ M' _$ I( \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在声乐艺术中,音乐与语言所展示的概念能使人们更深入具体地了解一切客观事物和细致复杂的内容,并使音乐形象所显示的声音内容及与内容相应的全部联想领域更明确起来。这是因为‘语言是手段’,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流,达到互相了解”。0 Q' W, [5 Q7 T1 ]7 w/ }- l: D
3 j  A9 _  h- m
  1.语言是声乐的基础
' u# ]& a5 c4 q+ e& }0 K7 s$ J$ Q2 R  a& I% p) V8 E
  “声乐艺术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歌唱来自语言,是因情感表达的需要将字加上有高低、长短的声,从而以声带字,借声抒情。”这段话说音乐旋律所要呈现的内容是建立在语言本身的情感基调上的,歌曲的旋律与歌词也是密不可分的。. e; U; Y& H2 C- r" y

, C/ t- p3 Y* L  1)旋律与歌词的关系
* U9 h5 g9 n5 s) N) K8 Y* ~8 K6 N; {" J, {8 d
  “一首好的诗词未必就能成为一首好的歌词,一首好歌也是在歌词与曲调韵律上非常契合的情况下才称得上”。
! h! e0 P- c6 u4 A
( f9 ^( P6 E' O) @: a  2)语言的差异与音乐风格的差异
& o6 ~6 X% \3 r( W4 M
4 p6 Q" |; S# m4 m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地理环境都不同,所以大家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同,声乐民族风格就是由于这些差异造成的。比如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用地方口音演唱,高亢嘹亮的声音,有非常浓郁的陕北气息。还比如浙江名歌《采茶舞曲》,采用江浙一带的曲调,这音乐风格就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截然不同。
6 N; i9 G% [  Q/ v1 ^5 z1 w6 k% ~4 @
  2.语言在声乐中的作用
' @$ W+ E; o, d0 [( i/ U/ J
& e' \& Q0 J. ]4 S- d  拿到一部作品,首先会分析它的歌词,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来判定作品是关于什么的,想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然后把这些内容传递给听众,这就是让语言富于歌唱性,然而旋律和节奏又有很多的组合与变化,呈现的音乐形态也就有更多的变化。所以说语言在音乐中的作用就是通过语言与旋律的组合,将歌曲的意境表达出来,让人听到你的歌声,就能想象出画面,同时也要让听众了解到歌曲的背景与意义。1 w: Y3 ^& l; ^; L; h/ `: |
" s, C, U$ ~" p/ ]; D6 b' [
  3.分析和研究歌曲内涵
2 I0 \- V7 |/ v8 z7 r" t1 r& S+ h1 r5 e, i2 T/ Y# m1 ]8 i
  一首作品,刚拿到手,在不知道它说什么内容的时候就盲目地演唱,肯定是达不到好效果的,所以分析、理解歌词内涵显得极其重要。( t0 N4 }3 y. h! B1 i
5 s; J, e4 m) c6 k2 E6 \
  1)了解作品概况
3 @9 U7 E  M% B
7 R. l. z6 y  R: N+ ~9 _  学习曲式分析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们从哪下手去分析一部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词曲作者有个了解,然后就说创作背景及创作年代,很多作品都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果不结合历史背景,只从字的表面去理解,就无法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
  q% K( I1 ?; u# L  M) r8 x" N9 d
; W; H7 u$ l0 u  o) J  2)分析歌曲体裁
& G/ U$ ^. D) v7 \# |9 ?0 d
$ t9 |+ ~& \) @1 e& \* n! {: g  声乐作品的体裁有三种:赞颂曲、抒情曲、叙事曲。像《江山》、《歌唱祖国》这样的赞美祖国赞美江山的气势恢宏的歌曲称为赞颂曲。抒情歌曲一般是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舒展,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又唱浏阳河》《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等,一般是用于抒发内心激情、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表达爱慕、思恋的。叙事曲是叙述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歌词大都以历史及故事改编,音调和节奏都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发生戏剧性转变,如《兰花花》《木兰辞》和《孟姜女》等。要想准确把握作品内涵,必须对其体裁进行分析。
: T! a- ^0 u5 P8 A9 T: |! I$ V% x. d# J6 n5 W7 M, u# d+ e
  除了上面说的这两点之外,还要把握作品的风格,是细腻的还是粗犷的,欢快的还是沉稳的,以及作品的调式调性,在哪里转调了之类。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语言所表达的涵义。完成以上的这些,我们就会对作品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奠定了基础。; S5 `1 s& s+ C$ w' C; v
: f' \  v" A+ i
  4.领会歌曲内涵,表达歌曲情感
( a- |1 A! N" B# R, w. e& ~  |% H: j7 `
  在《音乐美学》这本书里提到:歌曲由作者创作出来是一度创作,而歌手对于作品的演唱属于二度创作。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同的演唱者对一首作品的理解多少都会有差异,而他们表达的方式也不同,这样就导致了一首作品出现很多版本的情况。
9 k- Y& ?, T; S. O8 b4 n5 s: V+ S, F* g( P
  托斯卡尼尼说:“任何一个学音乐的人,不管他在音乐演唱上的技巧如何高明,如果缺乏情感的表达,他不是一个艺术家,而是艺术匠人,匠人满街都是,而艺术家却在百万人中难找一个”。他的这段话足以证明投入情感的表演多么重要。9 q: t5 Q/ x  c7 C
- c2 _5 J' a1 A! o2 f
  既然歌手演唱作品是二度创作,那么一个好的创作者,必定不会一板一眼的按照曲谱演唱,而是将自己的情感,生活经历和文学修养等,全部注入进去,再加上适当的想象力,将纸上毫无生命力的东西演变成有灵魂的,能注入人们心灵深处的艺术作品。在这里我要说一下,对于刚学习声乐的同学来说,应该着重于技巧的练习,然后加入情感,让技术成为感情的载体,有的同学一味地炫技,而忽略情感投入,这就陷入了一个误区,一旦发现的话就应该及时纠正。怎样领会歌曲内涵,表达歌曲情感呢?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楼主| geci888 发表于 2016-7-21 08: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1)善于运用歌唱技能+ u9 Y. w2 T/ L3 f$ x% ~+ Q

' i% w) z" |8 z' B- B  要将一首歌曲变成艺术作品,那么跟演唱者的演唱技能是分不开的,从吐字发音,到气息支撑,每个方面对于表现作品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很多人有特别强烈的表现欲望,状态也很好,积极兴奋,但是一张嘴就远远达不到表现作品的要求。比如一段长的乐句,要求演唱的时候气息流畅,声音圆润浑厚,可他却控制不了气息,气短浮躁,声音失去了光泽。这样就大大阻碍了歌曲的表现力,唱出来的歌曲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享受,一点都不“美”,那么你对这首作品的处理就是失败的。从这里也可看出演唱技巧对于表现一部作品至关重要。
( E8 Z; d( v+ c% Y# ~( k
# U/ E" M/ {! v" B$ x2 e  学习声乐的都应该知道“花腔女高音”,她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于嗓子的控制度非常好,也就是说嗓子很灵活轻巧,她们能够演唱音阶、顿音和非常华丽的装饰性的曲调,用以表现欢乐的、热烈的情绪,而这种华丽的背后,就是用非常高的演唱技巧来做支撑的。我们熟知的花腔女高音有迪里拜尔、吴碧霞,她们的所演唱的作品常常能够震撼到我们,她们利用自己娴熟的演唱技巧,加上戏剧性的情感表达,让听过她们演唱的人无不觉得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Y" ?' A$ k% o. K# W
4 N6 _# m9 ^1 I/ g: Z  p: O+ z
  2)朗诵歌词,琢磨咬字发音" V; ]3 H( h# A1 |2 f0 F

8 r8 C( D2 z+ z3 j. m  刚拿到歌谱的时候,我们要朗读歌词,一方面是把歌词里每个字的发音读准确,咬好字头与字尾,做到字正腔圆。另一方面是体会歌词含义与意境。我们要忘掉歌曲的节奏、音调,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做有利于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 I4 F. a, I; ]2 }9 ?+ n

. r0 s  E: L- C) s  d) ^/ A! t  3)找准歌曲的情感基调' e! r$ G) P5 b3 Z5 L1 |. G6 q
. j7 `$ u( }4 I+ X% y2 K/ J- |( N5 }  ~
  情感基调也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一定有它的创作思路,中心思想,我们要把作品的情感基调找对了,就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如歌曲《草原之夜》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前者主要描述的是大草原的恬静,歌曲亦舒亦缓,款款深情,在这美丽的夜色中,勾起人们对大草原的深深眷恋之情。而后者却是赞美家乡,悠扬的曲调,让听到这首歌的人们感到仿佛置身大草原,泥土与花朵的清香扑面而来。同样都是描写草原的,但是这两首歌曲却有着不同的情感基调,演唱时就需要准确把握了。
* {  P1 R6 m; n& O: M+ ?. M. y+ y/ b" q
  4)带有激情的演唱* p( k! c+ q; U' }, t2 f& H; @
. B( R8 B* j3 V/ E7 z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话,古人还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热爱它,那么这就会成为你努力的动力。想一下,一个对唱歌没有兴趣的人,能把歌曲唱好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提醒我们,状态要积极,要兴奋起来,这一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在舞台上的时候,状态是兴奋的,想象着我就是歌曲中的那个人,忘了自己,忘掉观众,整个人都沉浸于歌曲中,歌曲的情感不断爆发出来,浑身的劲都像用不完似的,一首作品唱下来,让人酣畅淋漓。这个时候,观众也会忘掉本来的你,沉浸于你塑造的角色中,这样的一首被你赋予生命力的作品,会让他人记忆深刻。; _  a/ c- [2 s1 y! c" I
+ O/ h5 {! \7 h3 i- i+ E4 P$ O+ }+ ?* E
  5)生活经验与情感表达
8 B. J1 h# }; V" t
$ w4 u! |& v  h0 O$ c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的灵感源头是来自生活当中,但不是照搬过来,而是经过艺术手段的加工后形成的作品。比如一部小说,可能就是作家将点滴小事转化成精炼的语言描述,又加上各种修饰手段加工而来,这样的小说就更加生动,让人震撼,耐人寻味。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某某演员为了更好的塑造角色,去哪里体验生活这样的新闻,他们就是为了在正式的电视拍摄中将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好更真实,真正做到演什么像什么。而歌唱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韩红这位歌手我们应该很熟悉,她唱的歌曲一部分都是关于西藏的,像是《青藏高原》、《天路》,生长在西藏的她,对西藏有着深厚的感情,她高亢的嗓音,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西藏那片神秘又辽阔的土地。如果不是在那里生活过,怎么能将如此浓厚的西藏韵味表现的这么淋漓尽致呢?# d6 W# M+ {+ D2 L# x& ?

7 m8 o& J: M  T3 O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有情亲,友情,也有爱情。进行表演的时候也应该投入真挚的感情,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过,要求情感自然真挚,而不是矫揉造作。投入的感情太少,不能感染听众,感情投入太多,就会导致在歌曲演唱中控制不住情感,出现“哭场”,这一点我也有深有体会,在一次演唱《孟姜女》的时候,我把自己融入剧中人物,“入戏”太深,加上没有把握好感情投入的分寸,唱到后面“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漫青山”的时候直接哭了,这就影响到了演唱,后来在老师指导下才知道感性要适度,这对我以后的作品演绎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D0 [, @) y6 `$ i2 {8 P

6 ~$ m9 U: b7 S/ z$ ~  七、结论
# {" m& A' \: o5 N. y9 y
7 C; p" v' R4 Z0 X; M6 ~  q+ N  学习声乐的人,能够艺术性的歌唱,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演唱的作品在质量上就会有所提升,就会让更多人为之倾倒,那么他们离梦想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0-6 11:09 , Processed in 0.12597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