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有一年是美国大片《宙斯之子》上映,国内观众方才熟悉希腊神话中这位伟大的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里主神宙斯与阿尔克墨涅之子,是完成过不少丰功伟绩的著名大力士,且有一点调皮的性格魅力,那个把“从大地母亲汲取力量的安泰俄斯”举到空中消灭之的著名桥段说的就是他。
: `" r0 W& |& V& H4 @
5 V/ P' I' |' f 清唱剧《赫拉克勒斯》(Hercules,也译为赫丘力)即来自这一神话题材,一共三幕,讲述了大力士得胜归来后的故事,主要因为女俘约莱、儿子赫利斯与妻子德雅尼拉三人纠葛所致,与大部分神话类似,大力士面对内部事务也往往也有气短的时候,毕竟及不上“老娘舅”般游刃有余。谱写它时亨德尔正处在(不得不)从意大利歌剧转型到英式清唱剧的阶段,但与亨德尔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技法已显得不温不火,圆润成熟。不知何故,这部如此优美且不失戏剧性的作品一直不太受重视,大概它毕竟在深度上逊色于《狄奥多拉》等吧。今天看来,《赫》剧严格的名称虽是“清唱剧”,但和宗教没有关系,更接近一般意义上的歌剧。
+ O2 O8 e1 H6 k. k
* s7 U' s g, e" t" L Archiv这版是一场明科夫斯基率领卢浮宫音乐家乐团在普瓦西歌剧院的现场录音,无论音色,还是速度,都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人,好得出乎我意料。8 D* X7 \+ ?1 R
) V, J) Q/ K. X: s* A 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德雅尼拉是剧中的关键人物,是戏剧性的重要推动力。瑞典次女高音冯-奥特饰演了她。能否唱好这一角色,主要看你能否用足够弹性的嗓音而表现人物的嫉妒心情——有时,情节中对人类嫉妒心理的考验不免会让人想起像《奥德赛》或《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里的高罗。闻之便让普通歌者发憷的“Where shall I fly?”,奥特唱得倾情,弱气息和花腔皆可圈点,算扛过了对这一极限的挑战。不过总体论之,更擅小体量作品的冯-奥特毕竟还不算“大号”的歌剧女声——尤其与男主角扮演者、男低音歌唱家萨克斯(Gidon Saks)站在一起时。
; J! S1 v: ^7 i3 q( f( T& e- d1 q( R, L+ B
萨克斯第二幕中“Alcides' name in latest story”是他的重点唱段,其浑厚的胸音彰显无遗,既展现出英雄气质,也不乏一抹挥之不去的宿命感。即便是曲中所谓的“god of battle”,当他歌唱到该如何对待自己心神不定的妻子时,无疑有了对比效果。必须坦承,这一角色深沉强劲的驱动力其实很大程度来自主人公内心受伤时的酸楚,恍惚间那像极了维奥尔琴的落落低吟。
, {! z* o$ u" X
7 t, l4 ?7 W2 F% o d- J% H 饰演儿子赫利斯的是男高音克罗弗特(Richard Croft),他声线较轻盈,咏叹调即便挺难时也显得很灵动,极吻合角色的未谙世事。那与女俘约莱华丽绝伦的歌咏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女高音道森(Lynne Dawson)饰演的就是女俘约莱,她不幸地遭受打击只因是德雅尼拉的嫉妒对象。约莱最华丽的段落当属第二幕里跳跃感与凄婉交替出现的咏叹调“Resign thy club and lion's spoils”,你听过一遍后必难以忘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