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通汇校区为期三天的班级合唱课程展演落下帷幕。这次展演是该校第六届合唱课程展演,来自附小通汇校区一至五年级40个班级约1600余学生全部参与了本次活动。
! X3 f" q8 W+ E8 M4 C) M. P" e" Q1 }# o4 y% D7 l6 M6 j0 f+ h( m! E, O- |+ b
教有所唱 学有所演
; Q; B: W& S) ^0 c( S( z2 k6 N
1 _) [+ G$ Y6 |" ]+ E/ G 首师大附小童心合唱课程倡导“人人开口唱,班班有歌声”,是把合唱教学纳入音乐课程中,以打造课内外一体化的合唱课程。学校实行了“合唱大团+合唱小班”两种形式。一到六年级的班级除了每周2节国家基础音乐课程之外,还纳入了每学期10课时的合唱课程,采取“顺序性音乐教学”方法,整合国家教材实施教学。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材,改变了按部就班教教材上课的模式,而是根据需要将相应教材“为我所用”。本次合唱课程展演按照低、中、高年段分三天进行汇报演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们互相欣赏、观摩学习,在聆听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力,在合唱展演实践中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对合唱的追求。
. v% z# W/ S) ^' i5 m) H3 f: o F9 R$ f% z( R% K9 G
首师大附小音乐学科组长杨颂老师告诉记者,童心合唱课程着眼于评价的测量、激励与改进功能,因此,除了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之外,每个学期还会有过程性展示评价,通过展演的方式,给教师们的教学、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在舞台上表演的机会。经过合唱课程的学习,学生打下了合唱的坚实基础,在准备演出的一次次排练中,他们逐渐养成了合作演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了与伙伴沟通、融洽表达的方式方法。当孩子们站在舞台上自信地歌唱时,他们会非常清楚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其他班级孩子演唱的特点。在展演中,孩子们身穿漂亮的演出服,排列好整齐有序的队形,以正式演出的方式表达合唱带来的美感与集体融合的情感。杨老师表示,这是合唱课程带给音乐课堂教学不一样的感受,其重要内容不是唱会一首合唱作品,而是让学生通过合唱真正体验、感受、认识到合唱是参与的艺术。9 J9 B" f, `& M8 [" L
& F' _3 J' x$ m% } K: A5 w$ W9 y 从课堂到舞台 从教师到设计师
/ b5 i( P8 v6 B! U* L7 R/ Y
# y% q+ `' x( e2 h2 E# E6 D& }* E+ Y 杨老师介绍说,在合唱课程的课堂,老师关注学生音准、节奏、音色的培养,注重和声的聆听与视唱,同时每个班级都能在作品积累上多下功夫,舞台表演则是师生一起以展演的方式汇报合唱课程的学习成果。与课堂上分散、零碎、反复的教与学不同,演出以一种“正式”的方式给师生们带来了合唱的新感受:曲目既要完整演绎,也要恰当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及作品所带的感情。从课堂到舞台,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不同但非常重要的体验。课堂相对是局部、分解的学习,舞台是把平时所学的合唱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对师生来说是另一个“课堂”。) e2 J3 f5 V$ O
( U, g( S( x1 ~# V, F0 I3 B 展演也让老师从课堂走到了舞台,平时在合唱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完成的是本职的教学工作。舞台上,教师则要充当合唱的指挥。实际上,在准备展演过程中,大大小小的工作使得音乐教师、艺术教师都华丽转身为“设计师”:根据每个班级不同特点、不同水平选择、设计相应的曲目;挑选适合孩子又能凸显班级特色的合唱服装,甚至细致到头饰的搭配、化妆的人员、时间等;编排合唱队形、动作;舞台展板的设计、绘画、制作;主持人的致辞、节目与节目之间的串词写作……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到刚工作几年的年轻教师,大家在展演中付出和收获的,都是巨大的。杨老师表示,合唱课程的课堂教学是让每个孩子掌握基本知识的“接地气”方式,观摩高水平的合唱音乐会是让孩子们领略合唱艺术高雅之处的“漫步云端”,合唱展演则是两者很好连接的中间地带,教学之余有演练,每个孩子都能站在舞台上担当音乐会中的“小小主角”,与单纯学习上课给予孩子们的,是更为直观、深刻的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