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Z4 y( A2 e4 x& x 以《忐忑》《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等歌曲吸引了众多观众的专业歌者龚琳娜,竟然也“对过口型”,由此再次暴露了假唱之普遍。不过,龚琳娜假唱并不是因为唱功欠佳,也不是故意欺骗观众,而是“被假唱”了,活动主办方什么都安排好了,她只能照办,不配合,可能就要面对“下课”的尴尬。如果事情搁在今天,以龚琳娜的知名度,她或许有底气说“不”,可是,对于当年尚未成名的歌手而言,坚守底线所失去的可能不仅是演出报酬,更是一次珍贵的登台机会,谁都知道这对于一个尚在积累中的歌手意味着什么。除了委曲求全,她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 _0 v& t$ M; S' L; t9 H
8 O) B. y w; o! U
然而,因假唱而大哭、时隔多年仍耿耿于怀,以至于在自传中旧事重提、不惜自曝“黑历史”,在假唱成风、很多歌手都习以为常的现实背景下,龚琳娜也算得上是“异类”了。那么多晚会,不知被曝出过多少次假唱了,也没见那些歌手为此哭一鼻子,倒是有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解,甚至还有业内人士为此创造了一个非常“高大上”的词儿,叫“表演唱”,简直匪夷所思。对于假唱行为如此避重就轻、不以为然,与龚琳娜假唱后大哭、多年后仍念念不忘的态度相比,差距可谓天壤。 * i7 V' }: i4 k6 q( V2 \4 h) p2 U, R2 L
假唱属于演艺界的“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了观众的利益,也助长了演艺界的不正之风。观众之所以来到现场观看演出,就是因为现场演出和录制好的声音效果有很大区别,应该说,无论有什么“正当”理由,假唱都是一种欺骗,是演艺界的不正常现象,不能因为如今普遍存在,就将之视为一种“合理”。不管是歌手本人,还是演出主办方,都应当充分尊重观众的权益,把真诚、真实地展示音乐作品、展现歌手实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