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也许从卡萨尔斯开始,人们就把是否录制、并录制了很好的巴赫无伴奏组曲作为评判一位大提琴家成就的标准。此后,中提琴、琉特琴、吉他乃至民族乐器版本的“大无”也都接连出现。但之于低音提琴家,这套组曲则非是一个“必选项”。
8 {/ P- q2 z# O" @8 S
+ z7 C) u' `5 h! w7 s 据《弦乐艺术史》一书所述,低音提琴作品历来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写给它的原作;第二类从别的弦乐作品改编过来,比例颇大;第三类是“乐队困难片段曲集”,是低音提琴界所独有的惯例。自然,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当归入第二类。我手头的两个低音提琴版本均能引起共鸣,之一是埃德加-迈耶(Edgar Meyer)2000年的Sony版(1、2、3、5号);之二是较少有卖的Gallo公司于同一年发行的伯纳德-萨勒(Bernard Salles)版(1-5号)。% c1 n. G- c" n1 A$ p( m- `4 W+ V$ s
. [' C3 e/ ~2 p, o4 N+ L! k- b 迈耶是当今低音提琴界的红人。他1960年出生在田纳西,在印第安纳大学师从当代重要的低音提琴教育家斯图尔特-桑基(Stuart Sankey),桑基曾是加里-卡尔的老师,所以迈耶也被认为是卡尔的强力继承者之一。他除了演奏也会作曲(如诠释波泰西尼时会加入自己所写的华彩),这版的演奏特色是孤零零的单音饶有清凉风味,双音的清晰度与音准之佳亦足以让任何一个大提琴手吃惊,原本对低音提琴手很是艰难的事,在迈耶那儿有如吹毛断刃一般的轻松。
+ ?7 D! H' Y9 I) w- n5 d
6 |) m5 `3 ~9 T, `7 w [ 萨勒来自法国南部的美丽城市佩皮尼昂,拉琴之余也指挥。不知是否是他那把琴的关系,发音要比迈耶来得更有男性魅力一些。琴的木质共振深厚且丰润,近乎维奥尔琴的音色。譬如第五组曲之序曲开头的八度和弦与第二小节里C-还原B-F-降B的和弦,震动简直能穿过你的骨头。那一瞬间,仿佛我的整个房间都摇颤了起来,用更形象的比喻说,萨勒的巴赫像是来到了重力系数更大的木星,而不是迈耶还停留着的地球或月球。
# S# t" }; f) V3 B* c9 ^/ {" ^3 g* w
8 E8 r) i) J; s 听说还有一个波兰籍演奏家贝尔纳特(Mark Bernat)的版本,比上述两版晚个三年发布,亚马逊上的评价貌似也不错,笔者无缘听到,故暂不作评。# i) w9 \2 O) F: K. X$ H3 _/ s
6 S: M# [; ]- x+ d 我们可能不熟悉:演奏低音提琴的困难绝不只在于音高难辨、体力费劲。一般认为,直接影响弦乐发音的三要素——发音点、弓速、压力,在低音提琴上无不是手、身、耳的考验。4 g; h3 _7 x' s$ w: g% Z% k
3 Q+ a# u5 }4 r2 h. O' b 首先,它的音域要比大提琴低一个八度(20Hz-40Hz,可被称作极低频,该频段内的乐器已经很少了)。大家知道,大提琴和小提琴在拉奏同一曲时,由于大提琴弦长、指板长、把位大的缘故,换把频繁,速度没法做到与小提琴一样。可是,低音提琴的把位比大提琴把位还大,指法幅度更大;其次,低音提琴的琴弓粗、短、重,黑马尾的毛束多,摩擦力大,更利于让又粗又长,不易振动的琴弦鸣响。可是,若你要求把音准做到与其他弦乐器一样精确,低音提琴上的指法会延迟,尤其是频繁换弦让乐句的连续性降低了许多,自是难免的事情。8 U7 c2 T2 u# M/ S: r, Z( t
1 Z$ |9 B- b; g/ p9 | 此外,当本就不容易的巴赫换到低音提琴上,不少和弦的完整表达势必受到损失比如在德式低音提琴上,非专业演奏家遇到一些较复杂的和弦时只能选择去掉“累赘”的根音——如在巴赫的萨拉班德这样的段落。巴赫的第四、五、六组曲,哪怕是大提琴家都会认为在琴马宽平的膝式维奥尔琴上才更为合适,他们的大提琴仅能通过一些手法弥补,更毋须说低音提琴了。由此可见要出炉一版“低音提琴巴赫”的不易。
" W! {7 b, I& Y1 {! K4 q; E
" `; E5 F, @3 I! l( ]) w2 O 奥地利演奏家兼音乐学家普兰尼亚夫斯基说过,历史上的低音提琴形态各异,差别很大,决定因素是看它如何定弦,而不是看尺寸或名称。目前通用的是四弦四度定弦:从低到高E-A-D-G。这样的定弦中,低音提琴能演奏的最低音为Kontra E,或争取到Kontra C。另有行家认为,五度定弦的方法会更加有利于音乐表达,比G-D-A-E的定弦法“振动更清脆响亮,音域更宽广”,但最终用的人仍不多,因对左手指法要求太高。
% I( V8 O8 Y0 v# l$ C% z* U* I3 e+ u* S2 y3 c7 w; w( T
在非拉巴赫不可的音乐会上,有些低音提琴演奏家会遵循原本的定弦E-A-D-G,有些则会为了更清晰明亮的效果,自行改为E-B-E-A,甚至在拉巴赫第五组曲时将最低一根弦调低到B,便成为了B-B-E-A,目的一般是让高音演奏起来更顺手,当然也需要摸索出更合适的指法。毕竟,在做出这番牺牲后,它深沉的天然共鸣能给予听者与大提琴、维奥尔琴迥异的感受,绝不算枉费辛劳。' Z- ?8 A/ R: {: K n+ y) u
5 O, e x! R S5 g8 F6 B+ o2 l 最后补充一句,与小提琴等的双音调弦法不同的是,低音提琴需要用泛音调弦,原因是它的双音难以辨准,纯四度又没有纯五度协和,而泛音列却是较清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