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79|回复: 0

[名家特写] 与勃拉姆斯对话的“正确姿势”

[复制链接]

7187

积分

9

听众

457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7187
应城明哥 发表于 2016-7-11 07: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吕冬“勃拉姆斯中提琴作品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青年中提琴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副主任吕冬细腻、传神地演绎了勃拉姆斯《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f小调第一中提琴奏鸣曲》等经典曲目,将勃拉姆斯晚年的心境表达得准确、到位,得到现场专业师生与古典音乐爱好者的高度认可。
, r: W5 V, r+ K, R5 d' n9 I; \. T$ `( e
  设计合适的弓法指法& J# Z, ]! g) o- l$ b# v
, A* F, [8 b6 J; y
  目前,在国内鲜有勃拉姆斯中提琴作品专场音乐会,对此,吕冬表示:“关于曲目安排,其实我已经构思很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学校特聘的室内乐专家、钢琴家斯维特兰纳-索科洛娃聊起举行一场勃拉姆斯中提琴作品专场音乐会的构想,索科洛娃教授表示也非常喜欢勃拉姆斯的作品,于是一拍即合,促成了这场音乐会。”音乐会所选的勃拉姆斯晚期作品120号中的《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f小调第一中提琴奏鸣曲》非常优美动听,是音乐会、国际比赛以及教学中常用的两首作品。“我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演奏这两首作品,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对它们的理解与喜爱越来越深。准确把握这两首曲目的音乐风格是一大难点——勃拉姆斯的音乐博大精深,他晚年的心境表现出彻底的放松、明净,音乐精炼而朴实,有一种归隐的气息。”& P0 l  x3 ?4 ^8 f! a4 \/ V, n! q' ?
; f1 y0 r3 x' s  A# \
  吕冬介绍,这两首作品最初是写给单簧管与钢琴的奏鸣曲,后来因为单簧管与中提琴音区相近而改写成中提琴奏鸣曲。勃拉姆斯本人曾经编订过中提琴版本,但是没有特别详细的指法,只能由演奏家自己来确定最方便、最适合表达作曲家思想意图的弓法与指法。“从演奏技巧上来讲,管乐器与弦乐器在演奏相同内容时有很大差异,各自的不方便之处也很不同,比如,用单簧管演奏快速的琶音时从指法、力度上都很方便,能够一下跳到高音,但是,用中提琴演奏快速的琶音时就要换弦,可能四根弦都要用到,控制不好的话效果就不清晰。”
2 n3 Q1 r  n3 d+ n0 `: U# \( h; O, c7 }  ]' n
  兼顾速度与流动性, E' g2 n* s. q! x

$ Q% U7 K! {2 K/ w8 s/ s  吕冬教授分析,这两首作品旋律外表朴实无华,但是内容深刻,节奏错综复杂,不同年龄段的人演绎与聆听的感觉都不同,经验丰富的演奏家会事先考虑、设计好合适的速度——速度慢一点可能沉稳、深刻,但是会略显笨重;速度快一点流动性好些,但可能略显轻佻。
7 `1 D7 e/ H" t5 r
& z* L0 j; p  B) _  s  这两首作品,中提琴与钢琴的分量相当,两者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关键。有两个乐段比较具有代表性:
+ c1 s, h# j6 O2 B3 ?9 `
5 H5 Z) K( H% Q/ e; W/ A  谱例一乐段展示了勃拉姆斯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一个常见的困难内容,即不同的节奏型3对2的交织,由于两个声部采用的节拍不同,一个是3连音、另一个是2连音,始终是错开的,这种交织造成了愁肠百结的“勃拉姆斯式”的音乐情绪。对于两个演奏者既要求节奏非常准确又要求充分表现出勃拉姆斯的内在音乐气质,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P: G! }1 t7 [5 u: K
: w) X( t0 f5 v) m$ E% N7 C3 L
  谱例二是两种乐器首尾接龙式的快速音型,既要求演奏得非常清晰、颗粒感很强,同时又要连接得非常自然、紧密,俗话说就是“无缝连接”。这段还配上了意大利语术语“优雅地”,要求演奏非常准确、流畅,音符要非常灵动,两个人的演奏就如同一个人在演奏一样,这是在室内乐演奏中很困难的部分。
+ K$ i2 g8 \, n" B0 z' L
# J  l5 r- k& K/ d! B  勃拉姆斯《c小调谐谑曲》选自《F-A-E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其特点是3/4拍,活泼的节奏与小步舞曲有点相似,但速度要快一点。它的节奏活跃并常用独特的音调、不常见的节奏型、出其不意的转调和强弱对比、突如其来地反复前面的主题或引进新的主题、突如其来地结束一个段落,造成一种幽默和风趣的效果,演绎出舞曲性与戏剧性的特征,表述了勃拉姆斯内心真实的感情世界。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5 10:37 , Processed in 0.11024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