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沈阳国际打击乐艺术周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7场高规格的大师班、13场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音乐会吸引了大连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近二十所高等院校的专业师生以及众多社会音乐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打击乐爱好者前来观摩、欣赏。 % a' V- ?* @( T& B9 A4 l v+ c3 ?$ B( h4 }' f( U* D
更规范的打击乐艺术周& B% k0 @8 O* F W# P, O
5 H- i6 O I( ^ 国际打击乐艺术周策划人、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打击乐专业教授吕青山介绍,第一届艺术周于2008年举行,当时邀请了西班牙、德国、美国、意大利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家和演奏家,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国际打击乐艺术周得以坚持下来,每隔两、三年举行一届。本届艺术周特地邀请了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大师及优秀的演出团体,例如,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定音鼓演奏家伊恩-莱特,马林巴演奏大师神谷百子,台南艺术大学的打击乐团等等。8 R: K' i6 X: r) T8 I, Q* F
. L: A. P* E; y2 c3 u8 h4 k) U 系列音乐会的曲目安排大多选择学术性较强的作品,与往届相比,曲目风格呈现多元化趋势,有东方与西方的节奏对话也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比如,音乐会中有很多当代的、新近的原创作品,包括安德烈-帕努夫尼克的《小协奏曲》(为定音鼓、打击乐和弦乐而作),日本作曲家三宅一德、以色列作曲家阿夫纳-多曼的新作品等等,这些新作品对作曲系的同学也有很多启发。“演出形式既有独奏音乐会也有民族打击乐音乐会、打击乐协奏曲音乐会,所用乐谱是通过国外出版社租来的有授权的原版谱子,做法更加规范化。”' z4 n7 D0 |6 n8 ~/ h$ C
# {0 K" l/ w: s$ y& A$ d* E' e7 ]
中国学生音色亟待改善8 t5 b2 O A# e( x
4 H* j# [/ \: v/ O4 e& n “在音乐会上,我们自己的学生演奏水准有很大进步,我很满意。不过,四位美国演奏家的出色表演给了师生们很多启发,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还有很多提高空间,比如,提高对音色的要求,如何做到乐队的层次感强声音却不噪等等。”吕青山教授分析,国内打击乐专业学生的技术与节奏都没问题,通病在于情绪表达得很热烈但声音不太好。“让我们的学生能练得弱同时声音又很好是很难的。此次观摩令我们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声音、音乐性表达方面的差距。因此,改善音色是未来教学、练习的重点。”! P- ]7 I* p' U% e2 T
5 a5 N- C' P1 W! X. {; d* W
“今年的打击乐艺术周增加了大师课的数量,授课的都是业内‘大咖’,涉及到乐队打击乐、爵士鼓、马林巴等很广泛的专业范围,通过这些大师课的学习,让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打击乐这门艺术。”沈阳音乐学院打击乐专业研三学生江曌表示,对她个人来说,观摩系列音乐会、欣赏到大师们的演奏,让她认识到自己在舞台表现力方面的差距。比如,金三角打击乐团的演奏给学生们很大震撼——这个乐团虽然来自民间,但其表演水准比专业学生还要高。 v, ?+ J/ a- |( w) t
( d- C: |) x3 z8 h* Y! @ 接触实践各种风格作品 5 w; k8 [# u8 X/ {5 x h' |' ?$ ]4 r “过去我们培养学生偏重其个人演奏能力,导致大部分学生就业范围狭窄。2001年开始,除了一对一教学之外又增设了分组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分组、选择作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作品,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对比、取长补短。”吕青山教授介绍,陆续开设的重奏、合奏课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增强、观念不断转变。本届艺术周专门邀请了具有丰富的交响乐演奏经验的打击乐演奏家爱德华-崔,重点讲授打击乐在交响乐中的应用,师生们反映实用性很强,计划明年请他常驻沈阳音乐学院授课。 ! Y9 |* a6 |3 R7 P # C, r1 O% u' }1 y# S 沈阳音乐学院打击乐专业教师刘帅表示,学校很重视艺术实践,1999年沈阳音乐学院棍棒游戏打击乐团成立以来,师生们陆续到国内其他专业院校以及瑞士、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与地区演出,学生开阔了眼界、学习兴趣日益提高。“作为学科带头人,吕青山教授有很深厚的民族音乐与民间戏曲的功底,因此,他在教学中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专门请了一位戏曲打击乐老师授课,学生从本科一年级开始,除了学习古典打击乐之外,还要学习演奏板鼓等戏曲打击乐器以及流行打击乐器,包括爵士颤音琴、架子鼓等等,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