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词、曲关系,是歌曲创作中最先遇到的课题。4 N, |, o4 y5 [# N/ T, k9 {
% R0 D `0 Z9 v
歌曲这门艺术,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顾名思义,“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个“歌”,可以理解为能唱的诗歌。一首好的歌词无疑应是一首好的诗,它要有诗的意境,在艺术上应该有较记的品位。歌词还应有它自身的美,虽然很多歌词是专为谱曲而写的,但它绝不是音乐的附属品,在谱曲之前和离开音乐以后,都应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能给人们美的享受。因此,作曲者对于歌词切不可等闲视之,选好歌词,处理好词曲关系攸关重要。歌词本身还应具备歌唱性,如果歌词完全依赖于音乐的翅膀,那就把歌词的作用与品格降低了。2 U) g4 L3 D! t y. h9 f! }+ d# N& o% I
6 p4 w" f" r. `5 B 歌词是歌曲创作的依托与基础,上面提到的那些对歌词作品美学要求,不仅是歌词作者所孜孜追求的,也是我们歌曲作者选择歌词时应该考虑的。歌词本身应具备的歌唱性,是曲作者选择歌词十分重要的条件。好的歌词节奏鲜明,音调感人,上口顺耳,讲究声韵。虽然,这种歌唱性在尚未谱曲时,只是一种无声的歌唱,但当我们朗读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歌唱的要求。反之,如果朗读一首歌词时内心没有歌唱的要求,这就很难引起作曲者的共鸣和创作欲望。当然,歌唱性不能只从节奏、声韵以及格律与句式等形式来考虑,更重要的是歌词内在的歌唱性,也就是富有诗意及音乐感的内涵。歌词的内涵越丰富,越能启发作曲者激发奔写的乐思。有人以为歌词必须是方整、押韵的。其实不然,在作曲的时候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歌词虽然外表很美,又有讲究的格律、声韵,但并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而有的歌词虽然格律、声韵都很自由,犹如一首散文诗,但其内在的音乐感及歌唱却能打动人心,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选择歌词时,必须注意其内在的音乐感和歌唱性。 2 j# g/ E! `( W6 P& S6 K1 K& j5 B3 n: A" G) z0 x
在这方面,有一批不同体裁、类型的歌曲佳作值得我们借鉴、参考。它们的歌词(节录)产生于不同年代,风格情调各异,却都拥有广大的听众。例:“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他?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他?这是一首艺术歌曲。借景抒情,天上,地上,月光,海洋……,是一首牵动人心的抒情诗,感情步步深入,情意绵绵——“教我如何不想他”。“快乐的节日”(管桦词李群曲)小鸟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许多花儿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