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成就一个音乐家 $ S4 p4 o) w7 j/ s 8 a% S( Q' F4 |4 R" k 大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俞明青出生于山东青岛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工厂里的技术人员,跟音乐一点也不沾边。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除了家庭还有社会,俞明青就赶上一个喜欢音乐的邻居大哥。大哥经常在家吹拉弹唱,俞明青也耳濡目染渐渐喜欢上了音乐。妈妈花一块五给他买了把竹笛,他没几天就整明白了音阶,并且还学会了看谱。从此,只要会唱的,他就会吹。光吹哪能满足一个对音乐着迷的孩子?妈妈又斥巨资十五块给他置办了一把二胡。 a/ R8 }. t1 j& z$ J3 u" G
+ W% z$ L# f$ p& o" u8 i. U 仗着会两口笛子拉两曲二胡他进入了宣传队。宣传队的老师看这孩子挺有天赋,又拉过胡琴,就分配他一把20公斤重的革胡,这是民乐中的低音胡琴。俞明青说,父母的基因原本是可以让他稳登180的身高,但那把紫檀木的革胡把他压在180之下。好在老师尚有一丝恻隐之心,当宣传队新置办的大提琴到货后,俞明青升级了。大提琴虽然块头比革胡大,但重量轻多了,音色更是没的比,和人说话的声音特别近似。家里为他找了位大提琴演奏家学琴,俞明青算是上了道。起早贪黑地拉,拉完老师留的作业还要到处寻摸大提琴谱子。那年头,想找个外国大提琴谱子那是难上加难。如饥似渴的他是无论中外,见谱就抄,绝不落空。妈妈是个巧手儿,把钢笔尖剪成锐角,让儿子能够抄的快,且漂亮。青岛的夏天并不都像人们印象中那么凉快,躲进小楼的俞明青早被热得临近虚脱。那时候一个普通的家庭是买不起电风扇的,所以,只要俞明青练琴时,妈妈就会用大蒲扇为儿子扇风,好歹让他降点温。3 ~1 H$ g8 V2 {3 r" V% [, D
4 Y) c% a. p8 V' Z+ S 寒来暑往,转眼间俞明青已经学了三年大提琴。一天,俞明青在练琴间隙中听到广播,中央音乐学院在青岛招生,而时间已经接近结束。路途遥远又买不起车票,情急之下他背起大提琴向考点狂奔。等他跑到考点,人家也考完了。一个汗流浃背的男孩,傻傻地站在考场门口不知所措。一个老师温和地说,我们还是听听吧。这句话,成就了一个音乐家。# @% m) |; n$ ^5 q
K' ~; ?! c# [ 主考老师有中国钢琴鼻祖朱工一、大提琴教授王祥。结果,一个音乐家破茧出壳。俞明青考上了!; U/ s& T. Y# R$ S- R6 y7 f7 N8 o
俞明青和他的朋友们, m, f" Z4 Z7 N
L7 a+ Z& r+ ~
2016年5月21日,青岛大剧院一场“俞明青和他的朋友们”音乐会如期举行。俞明青身着中华小立领礼服,裤线笔挺的西裤,足下蹬一双照出人影的矮帮皮鞋,麾下30余位学生与他共同呈现了一场室内乐音乐会。 , H- h8 p& x4 ~# N6 m - _- r2 w: z/ B0 ?' x! z" N 俞明青为什么要把音乐会放在青岛举办呢?他的水平即便放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票房也是绝对没问题的。回答这个问题时,俞明青的脸上露出青岛人特有的憨厚。“我是从青岛走出来的,我的第一把大提琴是青岛给的,我是青岛人。所以,我应该给青岛的父老乡亲一个汇报,告诉他们,我离开家乡干了些什么,我没给青岛丢脸。我代表青岛人为我们的国家培养了一批音乐家。” 3 o! `1 n; c/ g3 Y) w y# w* A/ [% Q3 c
音乐会的第一个节目是亨德尔的大提琴奏鸣曲,由全体音乐家共同演奏。 ! O& S* ^: q K1 W 0 @. e9 @; F! N 场上的大提琴演奏家有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张平,对,就是那个当年白丁入校的学生。还有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大提琴副首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世界各地的在读研究生、本科生、附中学生……最后俞明青与俞佳出场,俞佳的音乐驾驭能力以及音乐色彩表现力果然出色,让人回想起当年那份难舍难分是值得的。 4 S {" O, y" m. \' G / d+ `- w0 b) f8 B 当记者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新教学楼再次见到俞明青时,舞台上挥弓如剑的他似乎变了一个人,他回到他的原型——教授。记者反复回忆着几天来的采访、所见所闻。俞明青到底有什么传奇事迹?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事件?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功绩?他好像什么都没有。 : A A. H( r/ u! i H ; }& }- u# r8 k& ]5 c 俞明青的40年教学生涯平平淡淡,他一生除了音乐几乎说不出任何其他嗜好。他从睁眼就是音乐,他也从未因社会变化而改变初衷。他用40年的青春年华,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国家级的大提琴音乐家,他的学生遍布全球。在中国当今的交响乐团中,他的学生占有率极高。在未来,他的学生仍将有这样的实力。或许,这就是他——俞明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