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66年,5月26日,再次踏上陕西延安安塞这块土地,当年意气风发的绥德汉子安志顺已是耄耋老人,对年轻时一天走五六十里路到西安打腰鼓的经历记忆犹新。
0 R: W. Z0 w. S9 V
) U4 k! z- r/ S# d 这位85岁的老人仍是不少鼓手心中当之无愧的“中国鼓王”。“安老师,1997年香港回归,我还跟您去香港演出了呢!”阔别多年,当年跟着安志顺打鼓的安塞小伙刘占明已成长为排在队伍最前头的头路腰鼓手,带领家乡腰鼓队走出国门,走进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表演。
9 X, \0 `% M$ m
2 F x1 d! R( {/ u& {- R/ k) V; N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这句俗语形象地道出了腰鼓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安塞的盛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随着时代发展,尽管人们娱乐休闲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沿袭2000余年的腰鼓仍是安塞人的最爱。
2 y3 c! o: T' [4 ?
: @# G, i' A. P" G! k: } 每天早上五六点和晚饭前两个小时,刘占明都会在安塞县河滨公园广场教百姓打鼓。在他记忆里,腰鼓过去只是为逢年过节添个喜庆,谈不上养家糊口,因为收入微薄,还有很多腰鼓手改行到外地打工。如今,随着安塞腰鼓名气大涨,散落在各村的腰鼓队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庆典、商业演出和比赛,已然成为村民致富的一项产业。这两年,在安塞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安塞腰鼓还走进课堂,成为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 t$ Y0 b t! ^) c8 a1 P W
9 @! O j; U9 b2 u Y+ P
“一个家庭有一个专业打腰鼓的,基本上能养活一个四口之家,有的还靠打鼓、当教练,盖起了新房,娶上了媳妇。”《安塞腰鼓》一书作者张新德表示,“安塞县17万人口中会打腰鼓的4万多,其中骨干队员4000多人,各乡镇、村、小学都有自己的腰鼓队。”: A- P6 {6 x" k4 I! v( `% v
3 E& z4 K* s- ]: }6 j, n" G 有了民间发展的基础,安志顺觉得此次安塞之行的目的已实现大半。他这次是受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和安塞县的邀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鼓文化专家和文化产业方面的学者交流,通过挖掘、整理安塞积淀深厚的鼓文化,共同探讨在千年鼓乡创建鼓文化乐园的可行性。
& R, N) r1 b) z4 g# d$ |3 {8 ~
4 _8 ?. W- k, z4 V “过去几十年,安塞县财政收入80%依靠石油,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石油产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鉴于此,安塞适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产业转型,我们迫切需要像鼓文化乐园这样的创新项目,激发安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安塞县县长杨宏兰表示,希望专家能在更深层面上,以更加专业的水准,为推动这一项目发展建言献策,使其成为拉动安塞文化旅游产业增长的引擎。+ t; H- M2 [- j! i" T4 h5 n# N7 _
. r" L; x2 e5 P& T
据悉,安塞鼓文化主题乐园的初步设想是建立一家鼓文化博物馆,除了进行鼓文化主题展示外,还进行鼓文化主题演出、鼓文化遗产研究与申报,进而建立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鼓文化教育基地,举办以鼓为主题的文化节,逐步提升安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对这一构想,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赞同,同时对项目的具体操作积极建言献策。
$ w2 m8 q* l0 H: H: } o/ J& X5 v5 K+ P) b2 h& V7 `
“如果建设中国鼓文化博物馆的目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首先要明确博物馆的定位,要分清‘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两个概念,同时要考虑它是公益性项目还是营利性项目,或两者兼而有之。”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长陈飞龙表示,一直以来,不少文化产业项目走入跟风上和盲目开工建设的误区,就博物馆建设而言,内涵才是吸引人们走进博物馆的关键因素。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严昌洪从产业园具体规划入手,建议园区举办全国性甚至国际性“鼓王争霸赛”,邀请鼓乐研究专家、制鼓能手、旅游部门负责人等举办鼓文化论坛,开设书画展览,开发一批与鼓有关的文创产品等。延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孙文芳表示,这一项目还要进一步科学论证,分析市场前景;选址定位须更加注重资源整合,规划设计时要注意地域特色,更多增加陕北文化元素。$ g- A* N3 Y" J! v, u: T, c& Q" e
8 Q6 y9 O& W: `( w “鼓文化乐园能建成,受益最大的应该是当地百姓。”张新德表示,希望政府能够把这一项目真正做成惠民工程。安塞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这两年来安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如果腰鼓文化能够好好发掘利用,老百姓就能在家门口就业,打着腰鼓就能挣钱。
: B( K% M' q& T9 ?( d; f) r% Y
7 `4 t/ T3 d1 A$ j “希望我能活着看到项目落成那天,届时我会把家中收藏的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鼓捐赠给鼓文化博物馆,使我热爱终身的事业能够在安塞延续下去。”安志顺深情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