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71|回复: 1

[名家特写] 弥勒:“阿细跳月”的故乡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sina 发表于 2016-6-17 14: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细跳月”是我从小喜欢的一首乐曲,特别是中国民族音乐家彭修文根据该舞蹈的音乐,写下的民族管弦乐曲《阿细跳月》流传多年,至今常演不衰,能够前往此曲的诞生地一直是我的梦想。
! |& `& U9 Q0 R' l! i, P
/ z; a  ?9 k* F3 r3 y* o, p% _# q$ F  “可邑小镇”诞生地
. ?6 K& l9 z" w. s5 ?
$ k( z8 t; F# x% A9 P  f  到了红河的弥勒,据说“阿细跳月”就诞生在这个如今打造出来的名叫“可邑小镇”的休闲之地。
4 Y) a$ G% m- v) a( v: B4 Q/ l$ n2 Q: p# \
  “阿细跳月”源于弥勒,阿细语称“嘎斯比”(意为跳欢乐),是彝族支系阿细人个个喜欢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其优美悦耳的音乐旋律,热烈奔放的舞姿人见人爱。而且“阿细跳月”的独特律动及韵味,皆来自胯而带动双腿似火而起的交替弹跳,故特具感染力和爆发力,旁观者皆会萌生跃跃欲试之感。* D0 w/ p! h( m, l( k
+ S; b# k' ~- F9 @! [' C  b' M: Y
  刚到门口,就被当地居民用特有的欢迎仪式边唱边跳地簇拥在路中间,他们用最古朴的民风喜迎我们的到来,喝酒、跨火盆等,让我们仿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宁静的山村、古朴的民风、好客的村民、精美的壁画,酿成一杯浓浓的彝族阿细文化的美酒,那样甜美、醇厚,让人久久回味、流连忘返……4 }/ @, ?) r2 k7 r7 D9 ~% W. _# h

+ s% k3 g) F3 u" k$ L2 K/ B) P  我们进入小镇,虽没有繁华的街区,但每一处都有可邑的故事。精美的壁画,传承着彝族民俗文化的各种起源,通过壁画可以了解当地习俗风貌。蓝天白云下,黄墙黑瓦,给这里每一个淳朴的人都镶上了一层“金”。
; D# ^4 J' V. _+ q: |
( Z9 @/ X5 d3 w, T6 r  闻一多“一字之改”8 A$ y- C; y8 g8 p

; [9 M3 w0 D  @5 M3 w' b! v) Z. |  “阿细跳月”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民族舞蹈,自古以来,只是作为彝族阿细人表达喜悦,欢庆节日、丰收和青年们谈情说爱的一种歌舞形式。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阿细跳月”有意无意间便跳出了她的故乡,自信地走向辉煌与浩大的舞台,且名扬中外。' z; O) g% h# e. z0 y& Z* v+ R' ^

0 j. J& I# w! b& y9 @+ s) G$ c  “阿细跳月”据考证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其走出彝族阿细人地区并被外人所熟悉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
" T$ \2 n$ j  l5 T* e, r1 o& P4 ~+ T% E
  1945年2月,西南联大费孝通、闻一多等先生带领学生到现弥勒县可邑村、凤凰村采风时,与当地村民举行“跳乐”的娱乐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种音乐及舞蹈。闻一多当时很激动,当即要求组织一场节目到昆明演出。经过一年的准备,次年在昆明国民党党部礼堂得以成功演出。据记载,当时演出效果非常好,一票难求,报纸连篇报道,成为当时昆明街头巷尾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演出结束后,闻一多根据人们常爱在月光下跳起这一个舞蹈的特点,就建议将原名“阿细跳乐”更名为“阿细跳月”,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如今通用的名词。
1 g7 e  s7 |5 o5 Q9 t
) V7 X, H, _# j! l' P) C  解放以后,弥勒“阿细跳月”获得了新生,走出了云岭大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87

积分

9

听众

457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7187
应城明哥 发表于 2016-6-17 14: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50年10月,“阿细跳月”演出队在中南海演出,毛泽东主席看了说:“你们的民族歌舞跳得很好!”周恩来总理看了情不自禁地跟着跳起来。接着,这支演出队伍开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到前线慰问。1954年10月,在波兰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会上,“阿细跳月”获得金奖载誉而归。改革开放以后,“阿细跳月”频频走出国门,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瑞士、奥地利及东南亚国家和我国香港等地演出,逐渐被世界所认知和接受。
: {1 _7 }" ]- x% ?9 Z8 }. e4 `/ `$ L2 O4 F. ?+ Y  b
  经典乐曲深扎土壤里) K8 Q5 X* v7 z+ x; c9 W1 b
. K! ?- X7 T) _+ }/ R
  以“阿细跳月”原生态音乐为基础改编的各种音乐体裁层出不穷,民乐、西乐、独奏、重奏等等数不胜数。
2 u" G; t5 ^- u* r  p0 n5 d/ e  s, L5 O" T
  2008年6月,“阿细跳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1月,弥勒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彝族‘阿细跳月’)文化艺术之乡”。. O) I8 v* U# c0 M  b. s4 p. g

" V' g1 V; J$ x  树木为何得以枝繁叶茂?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在“阿细跳月”的故乡——弥勒,无论是繁华的市区里,还是在偏僻的山村,有许多人深爱着她,期盼着她,演绎着她。“人生不跳乐,白来世上走”“三天不跳乐,脚底板发痒”是人们对她的痴情与挚爱的写照。在美轮美奂的庆来公园里,在依山傍水的湖泉公园边,在山清水秀的阿欲布山上,君不见竹笛是那么清脆,大三弦是那么雄浑,跳月的舞步是那么铿锵有力,姑娘小伙的欢呼是那么欢快而热烈。5 @$ ?8 E! }( y$ {+ i5 W# f

" @3 N+ O- R/ ~  天色渐晚,我们来到可邑小镇的跳月广场,这里的阿细人已经准备好了广场舞,还有“吹叶传情”,别看是吹一片叶子,我们愣是搞半天都吹不响,而阿细人随便拿一片叶,或者在树上摘一片就能吹出华丽的乐曲。神秘而快乐的习俗风情,带给我们并让我们亲身体验了阿细人的快乐和幸福。
  S; M/ V: Z& u3 _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1-21 09:33 , Processed in 0.08896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