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已走过57载,曾先后诞生过管弦乐《红旗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等大批经典作品,也培养了朱践耳、吕其明、何占豪、陈钢、俞丽拿、闵惠芬、胡蓉蓉、凌桂明等众多音乐舞蹈大师和廖昌永、辛丽丽、罗小慈、段皑皑等当代音乐舞蹈界的名家。今年,在立足原创的基础上,不少年轻的面孔也成了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引人瞩目的主角。 $ L( j2 m& l6 \; E6 ^& [' S: z P - w" Z+ B8 z! f9 w( q( G 57年前的上海之春舞台上,18岁的俞丽拿凭借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夜成名。57年后,第33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指挥棒在青年指挥家张洁敏的手中翻飞起落,19岁的陈家怡接棒恩师俞丽拿的成名曲,再演《梁祝》。稳健的台风外加娴熟的技巧,《梁祝》如泣如诉的旋律在她的琴弓下潺潺流出,让人为之陶醉。除了陈家怡、张洁敏外,获得第10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金奖、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优秀新人表演奖的陆轶文、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双簧管青年教师程喆等新人,也都在开幕音乐会的舞台上亮相,让音乐节展示出后继有人的蓬勃活力。) J$ Q+ n) Q, C) u N3 L o- a
+ q. n) x `+ ~% t3 a6 k8 U& [& A 借助“互联网+传统钢琴赛事”新形式,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网络钢琴展演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影响力。今年的展演活动一经网络发布,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便网聚了超过1.3万名来自英、美、法、加、澳、日、新、马、泰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者发来的参赛视频,国内则覆盖了除西藏、青海以外的其他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通过网络公开赛的形式,主办方将评选出来的优秀参赛视频配上国际专家评委的点评放置于网络,供全球钢琴爱好者欣赏、评论与投票,更好地推动钢琴艺术的广泛传播、交流与学习,助推网上音乐教育的发展。2 x& S4 \* @1 T+ \- U4 S
* N, w [2 F- r' e8 G4 i 注入中国文化元素,广邀世界名家名团 9 y3 |6 R. n d5 p1 S8 i; W5 h . _+ f1 j1 A* x: J( d 据组织者介绍,本届上海之春的成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办节思路的凝炼、机制的改革、方法的改进。例如,聚焦新人新作核心思路的有力强化,“向大师致敬”系列音乐会的明确举办,“一带一路”板块的提早确立、上海市舞蹈青年编导实验平台及其雏凤新作的靓丽登场,以及平面、广播、电视、网络乃至社交媒体宣传的立体呈现,都使本届上海之春透出浓浓新意。而几项网络钢琴展演和颁奖音乐会的出现,则为“互联网+”时代的上海内外,带来了破解现代社会成人、少儿渴望学琴习艺,又想避免车马劳顿、无谓奔波难题的希望,引来不少点赞和好评。! M% E! ~, f7 w. |
* u- Q' z+ C9 Q6 u6 C: g# z2 } 随着本届的落幕,上海之春的组织者已在思考启动下一届乃至更长远的上海之春音舞“高地”铸造计划。据悉,上海之春将确立国际著名音乐节的定位,要在注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同时,花更大力气吸引世界各大音舞比赛中获奖的名家名团前来献艺。在坚持力推新人新作的基础上,今后的上海之春也将进一步提高“门槛”,从国内外选拔一流的音舞新星前来竞演,进一步倡导参演节目的艺术性、创新性、可听可看性,使该项音乐节呈现众星闪耀、群贤毕至的繁荣新貌。 0 X$ f2 [5 |, {3 ~1 f I% a. @" Z) S% I 主办者的这些设想,已经获得国内外音舞界的热烈响应。曾在幼时参加过第7届上海之春的叶小纲离沪前表示,上海之春属于上海,但更是办在上海的国际性大型音乐节。因此,国内外音舞界都有意愿用最优秀的艺术资源对其加以充实、拱卫和提升。一些从事中外音舞艺术交流的机构闻讯也开始向世界各大音舞之都、音舞名赛名节发出征询,相约未来齐聚上海,一展风采。 + o9 o+ a9 U6 G$ c $ G. [; p7 F+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