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查-施特劳斯去世以后,克劳斯也被“非纳粹行动组织”取消禁令,重新活跃于德奥音乐舞台。他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不遗余力地传播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与交响乐,在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院长期间,不仅重排理查-施特劳斯的重要剧目,而且亲自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和录制包括《家庭交响曲》、《英雄的生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唐璜》、《堂吉诃德》、《贵人迷》在内的代表性管弦乐作品。这些录音在50年代初由 DECCA 唱片公司发行时并未引起多少反响,甚至有可能遭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忽略。
4 R6 F; u+ [9 V P2 ~6 i
+ C( d% u; x% P% G9 { b9 b 2000年,以出版历史录音档案为特色的英国 TESTAMENT 唱片公司从 DECCA 获得版权,将克劳斯指挥演奏的理查-施特劳斯的乐队作品辑成四张CD重版发行,顿时有音乐世界的世界大门重新开启的感觉。
' ?9 ^6 V$ p- W: T" D, N- M2 k) ~: Z" w/ I% t6 G
也许是巧合,立体声录音正好诞生于克劳斯去世的1954年,那一年录制的第一张立体声唱片正好是莱纳指挥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英雄的生涯》。从此,理查-施特劳斯的音乐便与高保真“发烧”录音结下不解之缘,听理查-施特劳斯必须是好录音已经是最基本的要求,于是,一代一代的指挥家越来越强调力量的演进和动态的对比,录音时的平衡调控也越来也夸张加料。
. T9 {3 n8 o- z
8 _1 T& v8 I) s$ W, u8 q 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数收藏施特劳斯唱片的爱乐者也好,发烧友也好,都很少有耐心把一部作品从头听到完的,无论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和《家庭交响曲》,还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英雄的生涯》,总是在听其中那几个“发烧”“爆棚”的片段,所谓的版本比较也是在考较这几处的“动态”“音场”和“聚焦”的指数。将近半个世纪了,理查-施特劳斯就这样被遮蔽在音响的迷雾中,对他音乐的评价也因此受到连累,内在的深层的东西看不到也听不到,作品的完整性也受到影响。, O! q- t* A% f
+ z5 o2 n$ Y j. L: } 就在新的录音还在不厌其烦地被陆续推出之际,克劳斯的版本就像出土文物一样被发现了。其实最近10年他正逐渐引起关注,权威的《企鹅唱片指南》和《日本唱片艺术》都把他指挥的约翰-施特劳斯舞曲和1953年的拜罗伊特版《指环》评为该曲目的最佳版本,但为什么对他最权威解读的理查-施特劳斯置之不问呢?我想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它的音响效果不过关,正像同样视为此道权威的伯姆只在他的歌剧录音方面饱受赞誉,管弦乐作品因是单声道时代的产物而基本不受重视一样。' Z! b, p& J4 N7 j6 ~5 _" B* ?
. n# r) H, a8 e: [9 _7 i7 H+ @4 W# f: q
我把刚刚听到的克劳斯指挥的理查-施特劳斯的四张唱片看做是作曲家和阐释之间传奇关系的“完美的结局”,在任何时代,这四张唱片都是理解理查-施特劳斯作品的最重要参照物。
8 Z/ P! ]3 H0 T: K
7 ]! ~3 X$ u) E7 Y( U/ |' o 克劳斯青年时代即追随理查-施特劳斯,是他的孩子、挚友、合作者、阐释者、批评者和研究者,他在理查-施特劳斯去世以后只多活了五年,这五年他完完全全地奉献给理查-施特劳斯的事业,他留下这四张唱片,它们在那个时代可不止四张,因为它的总时间超过300分钟。因为有这300分钟的演绎见证,最近半个世纪对理查-施特劳斯的篡改与不敬将无所遁形,无论怎样的轮回,它都要重新回到起点,回到理查-施特劳斯与克劳斯规定的起点,那同样是音乐的黄金年代,甚至是最灿烂辉煌的年代。那通过逼仄的单声道重放出来的声音可一点不缺少层次感,而其中洋溢的人性与美感在任何时候聆听都是迷人而且感人的。克劳斯,这个在德奥音乐界有着崇高声望的至老都不减童稚气的“连出身都倍感神秘的大男孩”,以他的才华与忠诚,书写出一个他与他的偶像之间关系的最完美结局。
4 |. ?* w0 P5 j$ T. y4 r& x C+ R
, i% V, w4 y% Y6 S+ t 金元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