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听到一首以前从未听到过的歌曲时,是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是它的节奏让你更够舞动身体,还是它的歌词深深打动了你的心,或者是它的编排和配器的使用?
1 x& e6 @$ a4 w% S/ h D4 G6 _: Q& x$ U
一首好歌或多或少该达成上述几点的其中之一,但能够让好歌变得与众不同,通常会与隐藏在其背后的“声音工程”有关,这些声音工程利用科学和艺术把零碎片段凑成好歌。
: ^# _: R' N7 U ~2 u: V; J
; c6 f3 N8 k5 L- X- Z {5 v 随着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我们能够在不同的歌曲中找到让自己感兴趣的不同部分,hypetbot专题“TheSecretBehindHitSongs”企图从音乐工程(engineering)、作曲(songwriting)、编曲(arrangement)三个方面来为我们解释一下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大热单曲。( _' o+ y S6 T1 L" D
# f5 P4 Z5 Z: {4 X$ { _. Q 音乐工程
$ `6 y# @: m4 V, i6 s% x" r3 [8 q
; v, q4 r6 a* |0 v 当“工程”这个词儿出现在音乐当中的时候,很多人会嗤之以鼻,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可怕的自动生成的曲调,或者是怎样把糟糕的声音修成勉强不跑调的声音。但很遗憾,我必须告诉你,音乐方面的工程学越来越普及,即使是大牌音乐人也经常使用,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声音工程让自己的录音听起来更完美。7 Y5 a. x, Q2 }8 e0 c
+ C& W) A( z, H$ n& X4 @ 那些收入不高不低的音乐人们怎么办呢?他们付不起高额的录音棚费用,聘用音频工程师们来让自己的专辑听起来无懈可击。这就造成了自制专辑与大厂牌制作专辑之间的有趣区别,当然谁也没法说出哪个一定比另外一个好。/ Q L9 @' W& C7 ?; [+ _. f8 {
- N' T' X0 _3 Y q. p/ u5 C
当然厂牌制作的专辑在保真度方便会做得比较好,但这不能说明自制专辑的质量就一定很差。判断一张专辑的制作是否精良,关键在于其“平衡度”(balance)。在聆听这张专辑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每个乐器在录音空间中的位置,观察他们听起来是否在同一个房间里录制,甚至想象你就坐在乐队的面前,正用“眼睛”欣赏他们的演出。6 u J& Z e/ Y
7 F \- i( X: g V
现代录音棚的理念是在录制时让声源和录音设备靠得越近越好,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环境声录入。在专辑制作和混音时,工程师才创造出一个虚拟的“房间”,把各轨音频放入,工程师创造出这些“尺寸距离”让我们在聆听歌曲的时候,得到某些“从远至近”、“从左到右”的听觉观感。; `' c' e, Y) N( W/ _+ |
G' g/ o9 w: e- c7 F v
许多缺乏经验的工程师可能会忘记:我们不只是从两个方向听到声音的。
$ {2 ^9 v% A; d+ d& l3 Y) r
' }- T" d, i3 F" ]) J( d 这意味着他们在制作时会弄错一些“距离”的计算。
0 B- m4 g. {2 [2 P# z
& A) N" ]1 l. \% s. @) d* ]" ] 简单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听演唱会时,所有乐手都站在我们正前方的舞台上,演奏出同等音量的声音?
! I4 w) B. K3 E+ z0 z4 c& T6 |' o
, d( ~) l7 I# D3 E" w" i. F8 N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鼓手通常在舞台稍微靠后的位置,主唱通常在舞台中央的位置,吉他手和贝斯手分别在舞台两侧。我们能听出不同的“距离”,辨认出哪道声音离我们远或近。(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知识,请搜索“多普勒效应”)
2 k/ T! S: w9 Y. z" S @) C) r
8 h- o4 v2 }( p' t) W 将乐器放置在一个三维空间里,是保持录制“平衡度”的基础准则。为什么我说这只是一个“基础准则”呢?因为每个录音棚的环境都不同,你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变换乐器位置。你可以先对自己提问:如果乐器在我前方或者稍远的地方发生,我会听到多少环境噪音以及房间发出的混响呢?这个问题将让你搞清楚该使用多少混响(reverb)和延迟(delay),来让每个乐器在最终混音的时候听起来像是一起演奏的。 |
|